《小摄影师》教案【优秀3篇】

众鼎号 分享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小摄影师》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④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师:高尔基爷爷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时间对于他来说十分宝贵,然而还是希望小男孩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首先请与同桌讨论,然后把刚才的讨论组织一段完整的话说下来。

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

香剑星:第二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突然,门卫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名记者。”“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门卫回答说:“是的。”高尔基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说:“这次我记着带胶卷了,我吸取了教训,以后也不会那么马虎了。”高尔基听到小男孩所说的话高兴极了!小男孩首先举起了相机,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请您坐在这儿工作。”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最后小男孩调整好相机,又摆弄了好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小男孩又换了几个角度,照了几张相,他终于心满意足了。

师:大家觉得香剑星的想像合理吗?哪些地方说得好?

生:我觉得他说“高尔基还在想着小男孩”,而且还想得很入神。说明高尔基一直在关心小男孩,跟课文内容相一致。

生:他用上了“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用得很准确。

生:还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得好。“打量”“举”“摆弄”“调整”都很准确。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体现了说话教学的目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3.演一演

①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②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是“摄影师”?你觉得课文会写什么?

如: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照相?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板书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指名读第一段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我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10、对啊,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如“鞠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咧开嘴、吩咐、准备、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突然、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

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续写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

《小摄影师》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书写“突然、立刻”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感受文章对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

突破方法: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的经过;并通过小组的合作与自身的理解来寻找课文对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最后,由教师来将学生的合作所得进行汇总。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突破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用词语给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修饰语,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火车复习巩固词语

2、口头生字书空

二、交流分享高尔基的名言警句

昨天布置同学们一个任务,搜集一些高尔基的名言警句,任务完成了吗?那我来验收了。

下课请这几位同学把自己刚刚喜欢的那句写到我们后面的黑板上。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复读课文引发回忆

昨天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下课文,那谁能来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答)

对,这个小男孩在见不到高尔基的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虽然不礼貌但还聪明的方法,那就是(生齐答),这个办法不但没让高尔基生气,反而让小男孩顺利的见到了这位大忙人(生接高尔基)

2、提出问题,总揽全文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重新将这篇课文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小男孩动作的句子,开始。

刚刚同学们在默读的时候,我也跟着又读了一遍,越读到后面我越觉得奇怪,为什么高尔基不见那些正儿八经的杂志社记者,而他那么忙的时候却还愿意见一位少先队的小摄影师呢?你说。(生答)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能说说吗?<教师总结方法:根据动作、语言描写得出结论>

那么我们就用XX的这个方法,来看一看,从你们刚才划出来的小男孩的动作描写中,我们还能总结出来词语来送给他,接下来就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下,待会每组由一位同学代表发言。(如果你想到一些什么,就可以用笔在旁边写一写,比比哪个小组写的多。)

PPT出示导学句:小男孩,你真( )!

3、反馈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裂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小男孩,你真(仔细、认真、开心)!

心里想:

演一演,说一说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摆弄,也可理解为“吩咐”,怎么

演一演怎么拍照 吩咐的)

小男孩,你真(认真、罗嗦、负责、专业、大胆)!

面对这么罗嗦的摄影师,高尔基有没有不耐烦呢?(不仅宽容,而且很有耐心)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小男孩,你真(伤心、着急)!

回家路上他会怎么想:

回去之后会不会发生些什么事呢?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如果你想到了些什么,那课后请你把他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研读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看着这么着急,这么伤心的小男孩,我们的高尔基也非常的着急啊,我们能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呢?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学生练读。

5、读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

从这些地方,我们不难看出,高尔基对这位小男孩特别的(预设生答:喜欢、关心、关爱),也代表着无产阶级领导人对我们少先队员的关心与爱护。让我们带着这份关心与爱护,一起来读一读最后4个自然段。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高尔基愿意让小男孩来给他拍照了吗?

(根据板书,与学生一起总结全文)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学的这么好,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把这些读好呢?

PPT出示对话

1、个别学生读角色,其他学生读旁白。

2、同桌练读

五、作业布置

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聪明、懂礼貌 宽容

仔细 关心

认真、负责 爱护

教学反思:

在准备这堂课之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重点,我到底应该放在谁身上比较合适,是小男孩呢,还是高尔基呢?虽然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名人事迹以及名人身上可贵的精神财富,可是,首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偏重于小男孩的,其次,课文比较多的篇幅都是描写小男孩的,最后,我认为学生从小男孩身上学到的比高尔基身上学到的东西要多一点。所以,在正式的课堂上,我是侧重于小男孩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结束之后,很多前辈也就指出了之前最困扰我的问题,让我知道了自己问题的所在。文本的解读是整堂课的重中之重,文本把握错误了,那其他的都会跟着出错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摄影师》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