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的低语(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7篇《白桦林的低语》,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
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3、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4、教学反思:这几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本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读文,自由朗读、小组读、个人展示读、师生合作读、集体朗读等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学生非常乐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白桦林的低语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林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课件。
2.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3.出示一篇白桦林,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白桦树的低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搜集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出示词语,领读、跟读: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分段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你了解了看林工人的生活怎样?
三、细读品悟:
(一)讲读第1-5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你”指谁?你有什么疑问?
3.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你?
学生自学,把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从语言、神态、工作等方面谈。
4.出示句子: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指读。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林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练读、指读、读后评议朗读情况。
(二)讲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自由读。
3.如果你是这位看林人,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你认为看林员寂寞吗?想象一下,看林员会怎样回答?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5.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美丽的大兴安岭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有感情地朗读。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从白桦林的低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它还会向我们诉说些什么?
3.此时,作为这片森林的看护者,他又会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话想与大家分享?
小结:从白桦林的低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那种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品质;那种经年累月,默默无闻,甘做牺牲的奉献精神正是看林员的写照。让我们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们致敬!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篇三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语句优美,情感炙热抒情散文,学生一定会有朗读的兴趣,完全能够通过朗读,捕捉到作者对白桦林眷恋以及对看林人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是,学生对白桦林和看林人没有什么具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补充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解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白桦林的低语》,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白桦林,现在还想去看看那美丽的景色吗?(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复习旧知识,加强巩固
Media show:图片+音乐+老师的范读第3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同学们,白桦林的确非常美丽,作者渴望再一次回到大森林中去,仅仅是因为这美景吗?(不是)
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你能从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吗?
预设:“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你”指谁?(看林人),一直说明什么?(每时每刻都在怀念)
板书:看林人
(2)课件: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作者为什么一直怀念着看林人?
学习导航:
1、自读课文第2-7自然段,从文中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找出关键词,并在旁边作批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3、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读中感悟(先总后分)
1、预设:“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回到课文中,具体从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
分: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着烟瘾)
资料插入:
1987年5月6日-6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森林火灾,火烧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区面积近70%,烧毁贮木场和林场的木材80多万立方米,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
每年,春秋两季,大兴安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火灾,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大兴安岭绝不容许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②“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守林人为了森林,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严格控制酒量,绝不多喝一口)
资料插入:
大兴安岭冬季漫长而寒冷,一年中积雪期长达七个月之久,最冷时气温可降至摄氏零下45度左右。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这一小瓶酒可以给你驱寒,可以帮你取暖,但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你给自己规定-------(生)“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③“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了自己的双眼,心系森林)
插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粟米,但你为了森林,把这一切都抛之脑后,都无睱顾及,双眼随时都注意四周---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④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代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守林人,为了森林,宁愿让自己无聊,也不愿去收听歌曲,因为听歌曲就没办法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偷林人就会乘虚而入!)
师:同学们,在森林里工作的人就仅仅受这些苦吗?他还会遇到哪些困扰呢?哪些危险呢?
小结:同学们,森林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吸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还要受到蚊虫的叮咬,野兽的侵袭。孩子们,看林人具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板书: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师:为了大森林,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伟大啊?此时此刻,你愿意把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配乐抽生单个读1-3个)
师:读得真好!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体会到了你对看林人是多么地敬佩,多么地赞美啊!
孩子们,我们来设想一下:
假如没有了这些看林人,后果将会怎么样?
生谈。
师:正如你们所说:(课件提示)
(师)假如没有这些看林人,(生)火灾频繁发生,大量的树木被滥砍滥伐,鸟儿也失去了家园,飞不上蓝天;森林面积锐减,随之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沙漠面积增大,各种物种灭绝,大自然正向人类发出警示!
师:是啊,没有看林人,大森林也将不复存在了,为了真诚地感谢看林人,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那让人感动的语句。板书:感激
课件:
为了坚守岗位,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
为了坚守岗位,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
为了坚守岗位,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
为了坚守岗位,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小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真实地折射出看林人那颗纯洁的心,正如一根杠杆,虽然很小,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2、学习第6自然段
师:没有烟抽,没有酒喝,没有书看,没有歌听的日子,如果让我们来过,坚持一年也还行,那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呢?这样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我问他:“寂寞吗?”他是怎么回答的?请自己读一读第6自然段。你能抓住这段文字里的最主要的那个字来回答吗?
生:笑
师:笑说明什么?生:他热爱工作,以苦为乐。
师:一个“笑”字,酸甜苦辣,人生五味尽含其中,一个“笑”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从他爽朗豪迈的笑声中,我们听到了责任,感到了希望。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具有以苦为乐的精神,怎么来以苦为乐呢?
生:你教我以……
你教我以……
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这是森林人对工作的热爱,这是看林人坚定的信念,这是看林人豪迈的誓言。
“尊敬的守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美好的祝愿吧!”
女生读“森林……”
“勇敢的看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豪迈的誓言吧!”
男生读“森林……”
师:森林是大地的绿毯,这厚厚的绿毯,不仅会一直铺到北京城边上,还会铺到……
师:是啊,愿这绿毯,早一日铺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世界每一个角落!正因为这豪迈的誓言,所以……(回读第一自然段)
正是由于看林人的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乐观豪迈,才献给了我们这份宝贵的礼物。
课件陪图朗读第3自然段:
师:低吟浅唱是什么意思?你能从书上找到和低吟浅唱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他们悄悄地会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生读)白桦林的低语
师:那高高的山岗,那塔亭般的瞭望楼,那浓浓的绿浪,如此美景,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召唤!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师: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白桦林的低语 篇四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口吻,表达对一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茫茫林海的缩影,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做证。
所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其次,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文中知道,守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颗纯洁的心。让学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高尚,从而凸出单元立影。
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对守林人的重要与辛苦有所了解,但对茫茫林海缺乏感性认识。大多数学生家庭,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加之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预习时需要查找的资料,只能靠老师或少部分同学去做,资源共享。
教学设想与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
2、反复诵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3、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要读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学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看林人平凡的伟大,理解高尚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兴安岭图像资料,激发学生感受。
2、板书课题、揭题
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桦林的美丽,倾听一下白桦林的低语。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1、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2、 通过刚才的读,白桦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从整体感受入手,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三、品课文,体会景美
1、白桦林到底美在哪?你从哪些句中感受到的,请自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从中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白桦林的美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到“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一句时,可相机点拨,“蜿蜒曲折,高高的冈峦,塔亭般的望楼,倚窗外望”的意思与样子,感受它的幽静、自然之美。
指导朗读,然后,接往下仿写几句。
若学生谈到“窗下是茫茫林海,随山峦……”引导学生边看多媒体课件,增加感性认识,边谈感受到的白桦林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拟人句所描写的动作神态。反复朗读,然后说一说省略号的作用。
3、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让我们再轻轻地读,感受白桦林的美丽,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象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作者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一直怀念着你。这个“你”是谁?为什么一直怀念着?
引导学生细读5、6、7自然段,然后用圈圈点点的方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看林人平凡中的伟大?多读读。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然后与大家交流。
[作批注,抓住重点句子谈感受,这是做读书笔记最好的方式,更是让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最佳途经]
3、让出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谈感受时,教师可跟着学生思路,相机点拨,看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严控酒量,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这是怎样的奉献啊,这需要怎样的胸怀,更为可贵的是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甘作牺牲,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这深深地打动着作者的心,使作者难以忘怀。
[用谈感受和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高尚的内涵,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4、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的意思,并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所体会的深情。
5、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已忘怀的人。因为他的淳朴,因为他的高尚,因为他的平凡中的伟大,令作者在心中深情呼唤,现在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深情,走进看林人的生活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赏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感染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促情,久读促情]
五、指导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词句。
学了这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从文中的内容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从表达上谈,相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感觉更为亲切,学习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从语言的美来谈,相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然后反复朗读,背诵下来。
[小学段第三学段的学习,不光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美丽,更要能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学会运用。]
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使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主要文字的使用把握,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以实现;其次,抓住重点段落,理解人物的伟大,走进作者的心灵,更深地体会感情,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己所用,凸观小学语文高学段的特点。
白桦林的低语 篇五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问答精神。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坚守岗位
看林人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纯洁( ) 忽略( ) 激励( )
2.写反义词:浮躁( ) 异常(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
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
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
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白桦林的低语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护林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对护林人深切的赞美之情。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3、理解部分饱含感情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护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兴安岭的有关图像及文字资料,学生提前预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了解大兴安岭。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题中的白桦林是指哪里的白桦林吗?
3、播放大兴安岭的课件。
4、问:大兴安岭告诉了我们什么?
5、总结过渡:是的,大兴安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还是我国丰富的木材基地,看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是林业工人的职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业工人们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学习理解本课生字词语。
1、学生同桌互相检查阅读课文情况,要求能流利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词语。
层层叠叠、浓浓淡淡、摇曳、涤荡、忽略、爽朗、豪壮、絮絮低语、倾诉衷肠、低吟浅唱蜿蜒一撮岗峦
3、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读准“撮”、“吟”、“曳”、“涤”的字音。
注意“衷”“曳”和“吟”字不能多加一点。
4、联系课文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絮絮低语低吟浅唱涤荡倾诉衷肠等词语的大致意思。
5、抄写一遍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基调。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散文,散文也有很多形式。有以抒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为记事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呢?请再读课文。
2、学生读文后,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指导。
四、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2、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中的“你”“我”分别指的是谁?
3、抓住“一直”体会“我”对护林人深切的感情。
4、过渡:我的思念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美丽的大兴安岭。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朗读2-3自然段理解课文。
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大兴安岭美吗?
抓住“……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
“蜿蜒的小溪,高高的岗峦,茫茫林海,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等这些词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感受护林人的工作位置,同时体会护林人责任艰巨。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三、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默读课文,体会护林人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认真负责、甘于寂寞的精神。
2、抓住“有……绝没有”、“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不去收听……因为”这些句子体会护林人严格遵守岗位职责。
3、抓住第六自然段两句对话,体会护林人甘于寂寞,决心为祖国守好林的精神。
4、理解句子“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这句话是说作者要学习护林人那种甘于寂寞,默默奉献,忠于职守的胸怀。
5、有感情朗读,读出对护林人的敬佩之情。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对比学习。
(1)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2)白桦林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他们倾诉衷肠。
2、展开联想。
如果白桦林会说话,他们会说什么?如果小溪山冈会说话,他们会说什么,如果森林边的野花会说话,他们会说什么?护林人又会深情地对它们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八段。
4、理解“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怀抱。”
实际表达了“我”对林业工人的赞美和尊敬之情。
五、比较课题。
这篇课文如果题目改为“默默奉献的护林人”好不好,为什么?
六、背诵喜欢的段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背诵。
2、小组一起背诵课文。
七、作业。
1、寻找身边的像护林人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
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
白桦林的低语 篇七
一、自学(5分钟)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理解“白桦林的低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3、“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
4、文中赞美了森林工人的哪些品质。
二、量学(7分钟)
1、同桌相互交流所划词语。
如: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
2、结合作者情感理解“白桦林的低语”的含义。
3、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森林工人的品质。
三、导学(19分钟)
1、抽查词语:怒放、摇曳、涤荡、浮躁等。
2、美丽的白桦林在低吟浅唱,它会唱些什么、会有怎样的低语,在文中找出赞美森林工人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工人的精神。
3、具体事例:
为了森林,强忍烟瘾
为了森林,严控酒量
为了森林,瞪圆双眼
……
从而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去,(是怀念守林人;还是想再一次体会他们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是怀念他们的那份纯朴而可爱的品质。)
4、森林工人的品质
5、引导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四、用学(4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li à o w à ng sh ē n q ū h ú i l ǜ e ch ú n ji é
( ) ( ) ( ) ( )
j ì m ò j ǐ ng t ì q ī ng s ù xi ō ng t á ng
( ) ( ) ( ) ( )
2、补充词语。
( )蜒曲折 山( )起伏 低( )浅( )
倾诉( )肠 ( )( )低语 层层( )( )
五、测学(5分钟)
1、基础题:照样子写词语。
层层叠叠:( )( )( )( )
絮絮低语:( )( )( )( )
2、拓展题: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例:眺望
3、能力题
此时,你想对林业工人说些什么?
4、本课收获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白桦林的低语》,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山谷中的谜底(优秀8篇)
下一篇:齐桓晋文之事优秀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