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案精选4篇

众鼎号 分享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4篇《《守财奴》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守财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对金钱的无比贪婪和疯狂的占有欲。

2、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即他展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写作中人物描写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个中学生都需有正确的金钱观、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葛朗台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1、自学法。引导学生自行研习课文,如小说情节结构等,老师再相机点拨。

2、讨论法。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而求得。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及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人间喜剧》及作品有关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3、具体研习,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恩格斯曾说:“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就有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这便是世界上四大吝啬鬼之一的葛朗台。

二、解题

1、简介“人间喜剧”

出示投影: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汇。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与讽刺。“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直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种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的怀疑。《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将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送查理去印度经商。元旦那天,葛朗台发现女儿把6000法郎的积蓄送给查理,怒不可遏,立刻把女儿囚禁在冷室,只给她冷水和面包。他的妻子一病不起,生命垂危,但吝啬的葛朗台因怕破费,竟不肯请医生。当他知道妻子一旦死去,母亲的遗产按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心惊胆战,因为真的如此,便要了他的命。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课文便从这里开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

2、学生思考: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情节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又分几层来写?

明确:课文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中心展开情节,通过展现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对妻子、女儿残酷无情的态度,揭露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主要写了三个故事:抢夺梳妆匣(从开头到“高声对自己说”)、诱骗继承权(从“不久”到“觉得很高兴”)、看守密室(从“话虽如此”到“兑成金子”)。第一个故事分发现梳妆匣、抢夺梳妆匣、交回梳妆匣三层;第二个故事分提出继承权、诱骗继承权、骗到继承权三层;第三个故事又分葛朗台训练女儿理财、看守密室、临终抓取法器和嘱咐女儿三层。

四、具体研习,感知葛朗台形象

1、学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形象。

2、把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口头作文比赛。

要求:

①分别以《我的父亲葛朗台》《我的丈夫葛朗台》《葛朗台自述》为题。

②内容忠实于原文。

③突出性格特点。

④学生互评。

(解说:通过作文比赛,学生可深刻地把握葛朗台的形象,而且参与积极,思维活跃。)

3、提问:如何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学生甲:葛朗台一家缺乏温情,不是人们所向往的美满幸福的家庭。

学生乙:葛朗台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

教师可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辟论述总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五、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朗台,紧紧扣住他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竟还有一种这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反复品味小说细节,试分析葛朗台形象。

2、课外阅读果戈理的《死魂灵》。

《守财奴》教案 篇二

守财奴》教案

〖教学目标 〗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 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 弥留

逆情背理 执著

恬退隐忍 箍桶匠

癖好 轻手蹑脚

憔悴 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

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 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                                            爱财

发现梳妆匣          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                                       骗财

提出

诱骗                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                                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           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四。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五。总结。小说的主题

六。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   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守财奴》教案 篇三

[导学新概念]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野心勃勃的老葛朗台从箍桶匠成为暴发户的发家史,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

小说节选部分前面的情节是:葛朗台的弟弟在巴黎因破产而自杀,侄儿查理来到索漠城投奔他。欧也妮为了帮助堂哥查理,把她积攒的钱送给了查理,立即被葛朗台软禁起来,每天"只有清水面包,没有取暖的火“。随之他又借故逼走了查理。查理临走时,把母亲留下的梳妆匣留给欧也妮保管。就在这时候,葛朗台太太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欧也妮就要继承母亲的遗产,他就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可"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定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自己到死都能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

《守财奴》虽是从《欧也妮·葛朗台》中节选来的,可它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学习时可以先梳理故事情节,从不同的情节中去把握老葛朗台性格特征的不同侧面,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这篇小说,还需要仔细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资料显示屏]

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描写资产阶级发家的过程当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形象,暴露了资产阶级的一些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一个著名的典型,早已脍炙人口。

巴尔扎克把资产者嗜钱如命的本质真是揭露得淋漓尽致。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

(《外国文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梳理故事情节,看看在不同的情节中葛朗台分别都有怎样的表现。

《守财奴》的主体情节有三部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在一二部分中间穿插了葛朗台太太病故一事,在二三部分穿插了教女儿管家的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需考虑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写葛朗台抢夺梳妆匣,而不直接写他回家后就巴结诱哄女儿?其次,怎么从语言、动作和细节等方面来描写葛朗台。 先说第一个问题。葛朗台本来是拿定主意要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的,可当他轻手蹑脚地走到妻子的房里时,他一眼看到了梳妆匣里的金子,于是他忘掉了预想中的一切,不顾一切地扑向了梳妆匣。这一情节的设计,印证了前面提到的葛朗台的执著狂:"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把葛朗台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再说第二个问题。动作描写有:"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年龄已达76岁的老葛朗台,看到金子之后,动作是何等的敏捷、迅猛,既形象地层现了葛朗台贪婪地攫取金钱的丑态,又真实地表现出他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有:"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写出了看到金子后的狂喜,也写出了他的薄情寡义。在葛朗台看来,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二种交易的关系,没有什么人情可言。语言描写还应注意葛朗台太太和拿侬说的话,即"上帝呀,救救我们!和"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前者刻画出了葛朗台的凶残嘴脸,后者则显出他的蛮横和霸道。细节描写有:"他到密室去拿了一把路易来摔在床上。"在葛朗台看来,家庭里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都需要金钱来维持,所以他"拿了一把路易来“。之所以"摔在床上“,是因为从他的内心来讲,他是不愿意随便拿出一文钱来给他人的,现在是没有办法。

第二部分也应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他那反常的行为动作,二是他的语言。前者如:"葛朗台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写出了等待欧也妮在放弃财产文书上签字的紧张,生怕女儿改变了主意。还有:"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如此夸张的动作,揭示出葛朗台心中的无法抑制的喜悦,他终于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应好好地感谢她。后者如:"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作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在葛朗台眼中,金钱就是生命,当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后,他就觉得有了命啦。同时,他不仅认为堂兄妹之间是交易,就连亲父女之间也是一种交易。一个被金钱扭曲了的灵魂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第三部分写葛朗台看守密室,也应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超乎寻常的听力和视觉,一是始终未变的占有金钱的语言。在葛朗台82岁时,老家伙患上了风瘫,他不能自如动弹,可守财奴的脾气却变本加厉。他大多数时间"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可每当收钱的时候,便立刻清醒“。他还有令人吃惊的听力,"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呵欠都听得见“"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跟睛里“,只要能睁开眼,"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我们不难看出,是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维持着葛朗台行将就木的生命。

总之,从葛朗台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葛朗台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极端自私,对妻子对女儿都是这样,他从不考虑妻子女儿的心理需求,只想着自己的金子。葛朗台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他聚敛金钱,守护金钱。他认为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只要给钱就可以解决。当太太死去之后,"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他的眼中、脑中只有金子,没有人性,没有情感。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年龄特征不相符合的举动,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病情特征不相一致的动作。金钱主宰着他的一切,金子就是他的命。小说正是通过描写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还应说说两处穿插的作用。第一处穿插交待葛朗台太太的病故,使得情节向诱哄继承权发展,同时也可见葛朗台的吝啬。明知太太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舍不得花太多的钱医治太太的病。第二处穿插交待教女儿管家,仿佛就在安排后事一般。一般人一死百了,什么都不再牵挂,即使牵挂,更多的也是在感情上,但葛朗台牵挂的还是他的金子。他训练女儿,只是让她为自己管理钱财,"到那边"还需欧也妮向他交账,把葛朗台嗜财如命的守财奴本性刻画得人木三分。同时这一交待也为小说后面写欧也妮作了一个铺垫。

设计B

学生自读小说,能复述基本情节内容,集中做两件事:

第一,欣赏品味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一些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咄,咄,咄,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人生就是一件交易。“"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细节描写如:当欧也妮答应在文书上签字时,他生怕公证人克罗旭的多嘴使欧也妮翻悔,他说:"一言为定。"然后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当教士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他竟在让他亲吻那镀金的十字架时,"作了一个骇人的“"抓"的姿势。这样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是十分传神的。

第二,就小说中葛朗台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做一些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把握。设计C让学生介绍小说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突出体现葛朗台吝啬性格的情节、语言和行动。然后再拿读本上的泼留希金与葛朗台作一比较,谈谈这两个吝啬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知道的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吝啬鬼形象,以期加深对葛朗台性格的认识。

《守财奴》教案 篇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说精彩的动作描写

1.学生浏览课文,把自认为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段勾画出来。

2.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内容,分析句段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出示投影: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②“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③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④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①“纵、扑、撬、放、摆、推”等动词写出了葛朗台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强劲,堪称绝妙之笔。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头儿的行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场家庭争执,分明是弱肉强食的残酷。这些动作夸张式地展现了葛朗台攫取金钱的丑态,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②这一“抓”一“拍”就“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③“搀”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体弱者的语境里,用于此处有悖于常理。但也恰恰如此,小说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弃,就要讨得女儿的欢心。为了守财,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一个“搀”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④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葛朗台把十字架上的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就不要命地“抓”了起来。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这个一生为金子的“奴隶”,最后也终于死在了“金子”上。作者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典型特征。

3.教师小结:行动描写,是对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而要对一个人作出正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观其行”了。可以说,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行动描写,正是揭示他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赏小说精彩的语言描写

1.古人云:“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描写好人物语言,不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葛朗台身份与性格特点的句段来,并反复朗读,揣摩它的含意。

明确:①符合葛朗台身份的语言有:“两讫了”,“这交易划得来”,“正应该补偿你”,“向我交账”等。②符合葛朗台性格特点的有: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等等。

2.品析下列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明确:这句内心独白非常个性化,将葛朗台爱财甚于性命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本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2)“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明确: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的金子时发出的惊喜的狂喊。原来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非常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交易,“这交易划得来”,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做是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3)(甲)葛朗台太太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乙)葛朗台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明确:甲、乙同是对话描写,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的是,母亲担心女儿受苦,父亲担心失去自己的财产;母亲是对自私自利世界的否定,父亲是对金钱的迷恋。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人物个性。

3.教师小结:巴尔扎克描写人物语言的技巧,已经达到了极为高超的地步。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的确如此。

三、欣赏小说传神的神态描写

教师提示:患了风瘫病,到了弥留时候的葛朗台,他的神态,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最能反映他的心理状态。

出示投影: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问题1:把盯着金路易的葛朗台的眼神比喻成“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是要说明什么?

问题2:为什么把82岁的葛朗台的“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比喻成“像孩子一般”?

问题3:“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它作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教师点拨后,明确:

1.才知道观看的孩子看东西时,眼神是专注,一动也不动的,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葛朗台对金子的至死不变的贪婪和占有欲。

2.孩子的笑是最纯真的。只有爱、喜悦才能使他们笑,葛朗台的笑虽然吃力,却是看着他终生最信仰的金钱,这是发自内心的,突出了葛朗台“以金钱为唯一的生活目标”的性格特征。

3.佛经中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就可以摆脱人间一切烦恼,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基督教所说的“天国”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的最大追求、满足就是“占有金子”,突出了人物性格。

四、根据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让学生自行概括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明确: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独生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他根本想不到金钱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带走,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五、概括小说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概括小说主题。

明确:小说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原始积累期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课文总结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这个可憎可鄙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文明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砥砺品格,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七、布置作业

1.平素人们一提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都以“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评判。根据历史学或人际关系学或者从电视等媒体所看到的听到的,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试用行动、语言描写方法,刻画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商人形象。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免  费

(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

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

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1.请联系现实想象一下,当面对“儿子”开列的账单的时候,除了文中的应对方法外,“我”还能采取什么方法?请至少列举三种。

2.联系第1题,对比以上方法,你如何评价文中的“我”的方法?为什么?

3.请简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

4.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或一笑置之,或以牙还牙,或当真付给“儿子”,或大声呵斥等等。

2.“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我”的“免费”,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无价,而且还使孩子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3.具有博大胸怀、热爱孩子、善于家教。

4.“免费”的最大价值,在于警示人们:良好的家教,不仅是孩子之福,也是父母自己之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守财奴》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