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荷叶母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荷叶母亲教案 篇一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 作者(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 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 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五、 板书设计:
六、 后记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 ,我是 ,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荷叶母亲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1: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故事背景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发出诗的情思,在精美流畅的言辞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获取更多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园地
三、理解词义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五、问题解疑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发情感: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 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五)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六)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爱
红莲——我
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遮拦:zhē遮挡,阻挡。
4、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
(生读课文。)
师:读完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对母爱的赞美。)
三、研读赏析,品味母爱
1、品味重点语段,品味情感。
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或者说,找到“过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因为荷叶保护红莲。)
师: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师: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读出轻重。
(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
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
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
(荷叶“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还是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
师:梳理一下,在看红莲被荷叶保护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师小结过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感到烦闷;白莲凋谢,红莲亭亭,害怕红莲也遭受白莲的命运,不适意;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敧斜,无法可想;红莲被荷叶保护,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亲身边,于是作者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什么?(母亲爱子女)
文章写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应该情不自禁的高声赞美谁了?(母亲)
师:课文在哪一段赞颂母亲的?(最后一段。)
师: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要用温婉的语调,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读快了是读不出味道来的。(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谁能对这段话进行赏析?(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最后一句是反问,语调也非常好。)
师:嗯,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赏析文章,就应该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生活中的困难,磨难。)
师:对了,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间的摩擦……)
师:“荫蔽”是什么意思?(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帮助,鼓励,支持……)
师:当心中“雨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母亲就给我们呵护,帮助,鼓励,支持。你能谈谈母亲都给过你怎样的“荫蔽”吗?
(生讲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温温的牛奶;发烧时额头温柔的手……)
2、品味文章写作的妙处。
①文章最后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 1126888.com 充分的展现。你能不能用“语文术语”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老师再介绍一个术语:这种借托某种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抒情”。如果借托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志向,则叫做“托物言志”,如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我,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思考一下: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铺垫?(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对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
四、感情朗读,颂扬母爱。
师:这篇文章文辞兼美,情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就是那口渴时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丝凉风,是冬日的一束暖阳。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乐,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激情朗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最感人得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母爱的味道。并试着背诵课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学生诵读课文,抽生朗读并点评)
五、拓展延伸,抒写母爱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歌唱家阎维文在《母亲》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
学生讨论,抒写,展示。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师:大家写得都很好,再认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因为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正在付出母爱,同时,我也是一个女儿,我还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
六、课堂小结,珍藏母爱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叶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表达我们的祝愿:祝我们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荷叶母亲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验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爱: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导入。
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老奶奶又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引入作者简介)
(二)初步阅读-----感受母爱
1、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的通顺流畅,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2)文中写了荷叶、红莲、母亲,重点是在写什么呢?(母亲)
(3)文中的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
(荷叶----母亲 红莲----我)
2、指导朗读,把握情感
本文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你从诗中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
形式:教师泛读一部分,请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舒缓温馨)
(三)品读赏析-----感悟母爱
1、配乐听读,感知细节
(1)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怎样理解这句话?“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集体诵读,合作探究
(1)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红莲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四看红莲。(找出关键语句读出并填表)
(2)指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1)在读中积累,展示动人画面,阅读冰心另一首母爱诗。
(2)在读中迁移,感恩母爱:献给母亲的一句话:仿写最后一段。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平凡而又神圣,普通而又伟大 ,让我们祝福天下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荷叶母亲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 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母女图导入:(老师解说)
今天上课,我想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小孩和这样一位母亲!
有一个小孩,当她满月的时候,“穿着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被抱到厅堂前”,她的母亲看着她“丰满红润的面庞”,觉得自己“非常骄傲”。(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有一次病得重极了”,她的母亲“不敢轻易的离开床前一步”。(点击鼠标)
有一个小孩,喜欢“坐在母亲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听她心脉和缓的跳动”,她的母亲喜欢和她“述说
幼年的事”。
有一次
,这个小孩“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你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吗?
这个小孩就是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从刚才的图片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冰心的文章《荷叶 母亲》!
2.听读释题:
我想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朗读之前请你们给我一些温馨提示,告诉我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我读的时候,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题目怎样理解!
(听老师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怎样理解?这样吧,你们心有所思地读读看,读三次,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慢,慢慢地读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句来理解呢?
3.品读感悟:
(1)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冰心想到把母亲比作荷叶呢?
(老师出示图片)你说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是吗?
一齐读一读从“一回头忽然看见”开始到“水珠”,思考为这幅画取一个题目!
学生回答
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爱” 或者“护”字所蕴含的情感呢?
大家想一想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些关键词,要怎么读呢?
读重:倾侧 勇敢慈怜(提示:都读重音吗?)
读轻:慢慢的
读缓:散尽了 流转无力
读急:忽然
老师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
(2)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
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
描写白莲的句子。
自评——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要突出的是哪几个字;
他评——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吧!)
(要读的慢些,把雨打莲花落时作者的惋惜、烦闷之情读出来。)
(板书:烦闷)
(3)这段最后一句描写红莲开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启发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惊喜——还是,却;满,亭亭提示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隐隐的担心、不适意
总结:惊喜中又有隐隐的担心,担心红莲会像白莲一般凋谢!
(板书:不适意)
(4)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运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中,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先找后读,先读第一句,再读第二句
A.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B.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这大自然的风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作者心情烦闷,担心红莲,所以它也是作者心中的雨点,大家想想,这“心中的雨点”还比喻什么?
4.扩读悟情:
(1)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当作者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张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呵护着她,不仅仅是因为看到荷叶护莲的一幕,更是因为母亲的关爱,作者心中的烦闷不见了,不适意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完成板书)
你觉得在生活中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
(2)那请你说说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个场景让你联想到生活中妈妈的什么动作?(课堂动作)
(3)当我们联想到妈妈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种种爱护,似乎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当作者看到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想到母亲,深深地受了感动,文章最后两段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当人们想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怎么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畅所欲言,适时表扬,加上小建议:反复)
5.齐读最后两段。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朗读全篇课文!
6. 课后作业: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回家让我们听冰心奶奶的话,去做这样一件事:
“攀住妈妈,左右亲她的脸”,
等她坐下,你就“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
“听着她心脉和缓的跳动”,
你说:“妈妈!‘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
等妈妈说完了,你就给她朗诵《荷叶 母亲》!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荷叶母亲》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下一篇:我的早年生活优秀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