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音乐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童年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幼儿童年歌曲教案大全 篇一
活动目标
1、原有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节奏型和图谱设计出配器方案。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感受乐器音色的不同,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会随音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苹果丰收》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苹果丰收》做律动入场
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去的果园,走到后怎样摘的苹果,苹果摘满后心情怎样。
二、引导幼儿创编身体动作
1、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去果园的?走到后干了些什么?最后怎样?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把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1)老师把刚才我们摘苹果的过程画了下来,看一看哪里表示去果园的路上?哪里表示摘苹果?哪里表示举起箩筐?哪里表示庆祝丰收?
(2)看着图谱,用拍手的方法把节奏拍出来。
(3)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拍腿、拍肩、跺脚等方法拍出乐曲节奏。
3、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解决最后难点部分:在庆祝丰收时,大家很高兴,该多少人拍手?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1、看看自己椅子下有什么乐器,引导幼儿想想碰铃、圆舞板在什么时候演奏比较合适?箩筐在头顶举过时用什么乐器比较合适?什么时候加入大鼓?
2、幼儿看指挥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3、幼儿分声部演奏乐器。
4、请幼儿当小指挥并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活动
秋天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整理好乐器来品尝苹果。
音乐《童年》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10、童年拟1课时累计
第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快乐。
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
3、通过童年题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的风格。
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感情不同历史暑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了解。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导入。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简单介绍《流民图》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
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S”形的构图。
4、分析画中人物形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
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学生可以摸一摸不同绘画材料,观看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尝试以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觉进行评价。
6,尝试一种表现形貌。
童年音乐教案 篇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彼得与狼》、表演《红蜻蜓》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成语导入。
斏栉剩骸按ゾ吧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斏栉剩焊枨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8、边讲故事边听听《彼得与狼》。
9课后小结:
音乐教案-《童年》 篇四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具有深远的意义。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每人带一本书放在班里图书角,交换着看书,一个学期下来,看的书好像多了,面也广了,然而从学生的读后感来看,学生对所看的书理解并不透彻,写起读后感来更是草草了事。学生看书的时间有限,如何能让学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呢?我试着让全班同学同看一本书——《童年》,再利用一两节课引导他们对书中人物形象进行交流,加深对书的理解,这样写起读后感受来效果显然好得多,对那些平时读书不爱做批注的同学也起了促进的作用。以交流课外书籍《童年》为例,我谈谈第二课时的几点设计:
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由于书名叫“童年”,学生又即将告别童年,导入时我以“童年”这首歌为音乐背景,展现学生童年生活、学习的照片,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畅谈自己对童年的理解与感悟。
二、自读《童年》,初步分析。
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大胆地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再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对书中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为课堂的集体交流做好准备。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用方法去看书。
三、指导方法,分析《童年》。
这堂课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用课内训练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又要以课外获得的丰富知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方法对本书的三个中心人物——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真正地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
四、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在分析完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后,我让学生对作者高尔基的童年作个归纳,并与自己的童年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相比之下自己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应该珍惜童年,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合理的设计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可以说学生如何去读课外书与教师如何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在学生分析完三个中心人物形象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来分析人物,对于侧面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却很少有同学能去发现,于是我便把我找出的一段环境描写的片断出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分析,分析完后有的学生便又能马上找到一段。
除此之外,我还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当学生交流到一些精彩片断或图片时,我适时地用展示台展示,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主要人物有更直观的印象,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关于三个主要人物的影片片断,在课堂交流中适时播放,让学生就影片进行讨论,分析影片人物形象(熟悉人物的同学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熟悉的同学也能通过这段影片对人物有初步的理解)。
由于时间关系,这堂课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在学生交流完三个主要人物后,学生心中肯定会有许多疑问或困惑,然而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无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我希望能够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于是我打算把这个环节设置在第三课时,让学生把《童年》一书读得更加深入。
幼儿童年歌曲教案大全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新疆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教案出自:banzhuren)一共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
2、身体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集体演奏。
音乐教案-《童年》 篇六
第 一 课 童 年
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 学 内 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 教学基本要求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 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 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
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 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 分组
2、 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 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 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7、 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 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
摇 到 外婆 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5拍时值唱足。
9、 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 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 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 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4、 出示:
3 6 5 │3 6 5│
3 5 1 6 │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 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 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 导入 :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 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 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 ,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4、 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完成书上练习。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 导入 :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 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幻灯出示歌词
3、 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 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 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 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
1、 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 导入 :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 听录音
学生交流
3、 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 用LU哼唱
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 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左边 0 一 │ 个 0 │ 右边 0 一 │ 个 0 │
读准八分休止处
6、 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 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歌词 、节奏 、曲调。
设问:B 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3 1 0 6│3 0 │5 3 0 5 │6 0│
左边 一│个 │右 边 一│ 个 │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 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 “ХХ Х”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 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 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音乐《童年》优秀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1、听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完成活动与创造。
2、学唱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好歌推荐《童年》。
3、音乐小知识:轻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唱歌等多种实践活动,能把握音乐主题内容,在音乐中重温快乐的少年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音乐小知识:轻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听辨乐曲《童年的回忆》有几个主题。
2、能把握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中的附点与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由歌手李宇春和常宽演唱的歌曲《童年》录像,问学生曲名;说明: 超级女生是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选择《童年》的现场演唱版本效果会更好,一方面引入课题,另一方面也把这首金典的老歌推荐给学生。
2、公布曲名。
3、听由学生或老师弹奏的乐曲《童年的回忆》(不出示曲名)。并问学生:你的童年里所发生的事和刚才歌里唱得一样吗?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可以说出或画出)
说明: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但这里不易花太多的时间。
4、交流最难忘的事,播放乐曲《童年的回忆》说明: 由学生或老师亲自演奏并反复聆听此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听赏钢琴作品《童年的回忆》
(一)介绍此曲
1.出示之前听了两遍的乐曲曲名;
2.介绍演奏此曲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
(二)再次听赏此曲,完成活动与创造
1.结合自己童年的幸福时光,边听赏边想象不同的主题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2.学生交流。 (如听一遍不能完成,可以反复听)
3.简单介绍轻音乐的相关知识说明:欣赏是以“听”为主的,通过之前两遍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相信学生再次仔细聆听时,定能较好的完成该练习。
三、学唱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
(一)介绍此曲
(二)听赏或观看此曲录像
(三)学唱
1、注意难点:休止符、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把握;顿音的唱法等,老师可以先示范演唱。
2、视唱曲调,或试着用乐器吹奏。
3、加词完整演唱。
说明:
(1) 把观看此曲录像作为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学唱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能有很好的帮助。
(2) 能视唱的视唱,能吹奏的吹奏,各尽所能,发展个性。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相关轻音乐的作品,为课后配乐朗诵作准备。 (也可以选择其他诗或自己创作的小诗)
【教学反思】
本课一开始就把《童年》这首老歌作为导入,并且采用超女演唱版本,无论熟悉或不熟悉此曲,相信已经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在此录像中还有歌手常宽用口琴吹奏此曲,对于爱好吹奏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鼓舞。此曲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把同学领入了久违的童年生活。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童年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台阶》教案(优秀5篇)
下一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