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一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的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学生理解课题)
看,你们的眼睛多么雪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文章题目,如《九寨沟》,就直接告诉我们他要写的对象……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了解,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的?他会在这里度过怎样的一个夜晚?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老师要来看看,谁预习的收获最大!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体会到了李时珍怎样的精神!
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了!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词语:
察访 行囊 呃逆 涎滑 无涎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下面的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山崩地裂、山清水秀、风平浪静、山穷水尽、波峰浪谷、欢天喜地、天昏地暗、顶天立地)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让你敬佩?(学生交流)
板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民
2、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呢?课文的第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他什么精神?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3、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还有很多,下一街课我们继续交流!
五、作业:
写《习字册》
读《补充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三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圆的面积教案【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