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优秀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揠苗助长》优秀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众鼎号给您的好友哦。
揠苗助长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 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出示: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想不想读?
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 转 言 自 筋 尽 喘 截
巴望 好像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
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 :好像 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
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
③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
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枯死”是什么意思?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再读:“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是不是有新的收获?
5、“揠苗助长”最早不是这么写的,想看看吗?出示揠苗助长资料: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自己找课外资料读一读。
五、作业:
1、书写指导:焦、费、望、算
2、讲故事
《揠苗助长》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喘”、“截”等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意思,能独立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课前媒体资源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课题
(一)板书课题,简介寓言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寓言简单来说呢,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两个说明深刻道理的小故事。
(二)这节课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谁能试着读一读?(指名读一读;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能问题:“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揠苗助长”?)
同学们很爱动脑筋,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圈画字词,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寓言写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字、词,标记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一记。
同桌互读互教。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指导:“揠”的意思就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转”是一个多音字,它在本课中的读音是zhuàn,组词:转动、旋转、转圈等;另一个读音是zhuǎn,组词:转身、转告等。注意区分“费”和“废”;“拔”和“拨”。
3、读词读句子,巩固识字。
4、送字词宝宝回家,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板书:起因)从哪些词语中看得出他很焦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时画出有关词语。(“巴望”“好像”“天天”“焦急”)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边读边想: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他心情怎样?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经过)
生:农夫把禾苗拔高了。(教师相机板书:拔高禾苗)
生:农夫干了一天,筋疲力尽。(板书:筋疲力尽)
生:我们又从“终于”、“急忙”词语中可以看出农夫急切、兴奋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了,心里特别高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农夫干了一天的活,很累了;但是又很高兴。那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读农夫说的话吧!
3、农夫这样心急,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小组交流学习
4、感悟寓意
通过学习课文,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这个农夫就在你面前,你要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如果让它生长得快些,应该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灭虫等方法。
生: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我知道了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5、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揠苗助长”的现象?
如:小明说:“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堆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到100分!”
小芳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个小时,而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还要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
四、作业设计
快乐作业123。(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作不同题)
1、回家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多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
3、续写《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经过)——(结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力气
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4、了解寓言,从寓言中体会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
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勃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ù zé sng iā pí èn bó
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纳闷兴致勃勃
寓言揠苗助长
3、读通课文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
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出示: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师评价:你真了不起,老师不讲你也能自己解决。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来换个词来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①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指名读,扩大读的面积)
②我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天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一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晴天来吗?阴天呢?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3)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齐读)
(4)这一段当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自己的禾苗长的快些?
(二)出示:“可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师:他读的怎么样啊?谁能来评价一下?(突出了几个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你也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来,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农夫会怎么想?怎么说?
过渡:心里着急就得想办法啊,于是他苦思冥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生说出示
师: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的筋疲力尽。
师:原来他苦思冥想的办法就是用拔的方式来帮助禾苗快快的生长。
师:想出了办法,按理说他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他还为什么筋疲力尽呢?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才筋疲力尽。
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出示:观察人物图画
(词串联系)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吗?
3、你能读出这种既高兴又累的感觉吗?试试看!谁再来读?(扩大面读一读)
4、齐读
过渡:看着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农夫觉得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就是不动唇,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读!)
(三)第三段
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师:你是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兴致勃勃)
看来这个人真的累极了,可是他又为什么兴致勃勃呢?
生:想到自己的禾苗要长高了,心里自然很高兴了
师:所以,他虽然是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师:你们也能试着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请学生评价)那你来读读看!
齐读
(四)第四段
过渡:他这么着急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得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小节。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生:(太着急了)禾苗被他都拔起来了,违背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师: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如果咱们不依照它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五)表演内化
这样精彩的故事,想不想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啊?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里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找同学上来演一演(教师下去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表演(评价)
揠苗助长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寓、焦、喘、截”4个生字,会书写“焦、费”2个生字,理解“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研读中明白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流程预设:
一、 游戏激趣,导入揭题
1、看图说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读课题,认读并理解“揠”,明白题意:拔禾苗帮助它长高。
二、 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什么。
2、指名看图说说故事内容。
3、再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找找描写“助长”的段落,指名朗读,随机学习生字:喘、截,理解“截”。
我们都知道揠苗不能助长,而农夫为什么会想到揠苗?
三、 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探究原因 体会心急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很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3、交流后出示句子:(这3句话的出示顺序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的)
第一、二句: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a、理解“巴望”。
b、引导学生从“巴望”、“天天”、“好象”体会心急。
c、指导朗读。
第三句:他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a、学习生字“焦。
b、指导朗读
(二)亲历“揠苗” 明白道理
1、读读第二段,说说他是怎样拔的。——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理解“筋疲力尽”。随即指导朗读
3、想象: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4、第三段: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读中理解:没白费)
5、练笔:生默读第4段写下:你想对他说什么
6、交流中点明寓意:做事不能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操之过急。
7、学习生字“寓”。
四|、拓展阅读,指导书写
1、展示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板书:
寓言
揠苗 助 长
急 拔 ↗
↘ 枯 死
教后反思:
我今天上的《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但寓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然而这又是本课的重点之所在。那么该怎样引领学生真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内蕴,让学生学得有情趣性些呢?本堂课,我尽量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结合语言训练点创设情境,应该说这堂课是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如课始,我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揠苗能助长吗?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阅读课文的欲望。再如生字“截、喘、焦”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做一做,想一想,既识记了字行,理解字义,又能形象地体会老农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还有词语“巴望、筋疲力尽”的理解也是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了学生上的词汇,加深词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当成小禾苗说话,在角色互换中学生的情感和小禾苗的情感合二为一,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拔苗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寓意的揭示埋下了伏笔。总之,我努力用情境串起课堂教学,使感情朗读和语言训练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理解人物。通过感情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合。 当然,由于课堂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学环节会显得不是很紧凑。
教学理念: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文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以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文本解读: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这篇寓言故事家喻户晓,主要是想告诉人们,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可是要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小朋友把课文中所蕴藏的道理抽象出来,实在太勉强了。因此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深入朗读,展开想象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在角色互换中,学生的情感和禾苗的情感合二为一,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文中蕴涵的一些道理,寓意的揭示也就水到渠成了。
《揠苗助长》教案 篇五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
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
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
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
……
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低着头,喘着气。
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
片段2:
师:刚才,我们在笑声中把"拔苗助长"、"筋疲力尽"这两个成语演活了,现在让我们也把课文演一演吧!
生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演课文,过后指定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生1(种地人):卷起裤管,捋起袖子做拔草动作,边做边说:"快快长啊,我的好苗苗。"
生2(种地人的家人):小跑几步,然后瞪直眼睛,大喊到:"天哪,秧苗都东倒西歪的,一定会枯死的,明年吃什么?"
生3(种地人的家人):用手指朝生1的脑门一拽,气愤地说:"你真是太傻了,你那样做会让秧苗都枯死了。想让秧苗快快长大,你就要按时给它浇水施肥。哪能拔高呢?
众生又是鼓掌,又是笑,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
师:"演得真是太棒了,种地人确实可笑。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事像‘拔苗助长’的现象。"
生静默了下来,二、三分钟后几只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1:以前,我家养了一些金鱼,我觉得它们长得太慢,我希望它们快点长大,就一直往鱼缸里投饲料,结果那些金鱼全都胀死了。
生2:我前天看到一朵花还没完全开,我希望它能早点开,就用手去把花瓣掰开,第二天,那些花瓣掉了好几瓣。
生3:前天,我急着把练习做好,结果错了好多题,别人都下课了,我还得留在教室里改。
……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做事不能……
生1:不能太急,太急了会办不好事情的。
生2:有时做事太着急,反而办得更不好。
生3:老师,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4:做事要讲方法。
……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拔苗助长》教学案例之一,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揠苗助长》教案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揠苗助长》教案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揠苗助长》优秀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幼儿的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