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案最新6篇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写的一篇文章,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由茹香雪翻译、金锋朗读。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一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金色的草地 篇二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教师要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
2.要求会认的两个生字“钓、拢” 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以解决。要求会写的生字可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先用笔画出,然后自学生字。可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析笔画结构识记字形;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义。在此基础上,同学可自由结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的收获。最后教师可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写错,要提示学生加以注意。比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jiǎ、cháo“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区分;“绒”的右边是“戎”,不要写作“成”。
3.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表演时要求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
第二件事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写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教学这一部分,可抓以下几点:(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至于学生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可让他们从多方面去讲。(2)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4)就教学而言,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但重点要放在语文教育上。至于蒲公英花朵开、合的知识不必过多地去讲。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可利用这一段让学生思考: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本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使是叙事性的语言,如细心体会,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色彩的浓淡轻重。
课后安排抄写句子的练习目的有两个,一是积累语言;二是理解语言。题中的句子仅是例举,学生还可以抄其他的句子或词语,抄后,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交流的时候不仅要
说一说抄了哪些句子,还要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4.课上可安排一些时间,引导学生交流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或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曾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四、参考资料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金色的草地 篇三
问题提出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教学目的
1、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 www.xiaozongshi.com 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 发现 不揪 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重点与难点
1、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作业练习
达标作业
金色的草地 篇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四、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四、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早 晨 中 午 傍 晚
绿 色 黄 色 绿 色
细心观察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联想法、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好题目。
(二)读中质疑,读中感悟
【读中悟美】
师:在上节课开始的时候,有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草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在哪个自然段能够找到答案。现在就请大家仔细地读第一自然段吧!谁来给大伙说说,你找到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吗?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评价指导朗读,引导语如下:A.我听出来了,是一大片草地;B.噢,蒲公英已经长满了;C.草地真的变成金色的了!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演读寻趣】
过渡语:听了你们的朗读,金黄色的蒲公英甜甜地笑了,草地变成金色的了。
课件演示:一大片金色的草地,看到这片金灿灿的草地,我真想在上面痛痛快快地打几个滚,玩一玩。
1、(面对学生)同学们,你们想怎么玩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同桌商量试着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要把课文读懂、读好。老师要仔细地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谁演得好,我就请谁上到讲台前面来表演。(学生和同桌合作,读课文,表演。教师巡视)
2、请一组同桌上台来
师:来请同学表演一下!请大家当评委,给他们打分,要说出打分的理由。可以多请两组来表演。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导语如下:A.你很会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评得好!B.为什么是!"分呢?分扣在哪里?说说看。C.你认为他的表情不是“一本正经”的,那你能做出这种表情吗?你真了不起。
3、同学们,在金色的草地上玩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你想说什么呢?(此时需要尊重、珍视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
4、课件出示句子,引读:教师“读是啊,就这样”,学生接着往下读。
5、同学们,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引导学生联系前文读懂“并”和“引人注目”)是呀,原来快乐这么容易找到,它就在这可爱的蒲公英身上,就在这可爱的草地上!
(三)研读释疑,朗读表达
1、这金色的草地除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质疑。)
2、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来,把你的问题说说看。
预计提问及部分引导如下:A.为什么这里要“说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引导:如果不去很早会怎么样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B.为什么说“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这里为什么要“用并”?引导:我们不用“并”来试试,读读看。谁弄明白了?
C.蒲公英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引导:蒲公英花怎么张开、合上的?谁来做给大家看?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D.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也许学生还提有自然方面的问题,教师可这样引导:看到你们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因为那时的我也像你们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你们肯定能在下课后找到好方法。
3、(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则由教师提出)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连续出现了两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你们发现了吗?发现这两“次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考,回答
4、请你再读读这段文字,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再说说你的理由。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5、这就是你们的内心感悟,简直精彩极了!你们的朗读一定也很精彩。请你把在蒲公英、草地上所感受到的快乐、通过朗读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自己练读,教师指名朗读。
6、指导朗读的预设导语如下:“A.你读的是句号吧?再试试,你能读成问号的。B.你发现什么啦?读吧!C.你这朵蒲公英没张开,来,再读一次,你肯定行!D.来,把草地变色的秘密告诉我们吧!E.老师也想读,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请你们给老师的朗读评评分吧!
(四)读中升华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请你细细地去品一品这些话,你能听出作者想说什么吗?如果你听出来了,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就写一句话。(学生默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话)。
2、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和蒲公英、草地以及大自然交上了朋友,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秘密。在这里,老师请大家课后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六、课后作业
大自然是多么地美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大自然,我们将失去很多乐趣,请你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有人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德育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作业设计:
优等生:
1、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谈谈自己曾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自己受到的启示。
3、抄写句子。
中等生:
1、读熟课文;
2、读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抄写句子。
学困生:
1、读课文;
2、抄写句子。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三年级《金色的草地》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优秀5篇
下一篇:中班数学教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