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
2、在游戏中感受平衡的观念,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
3、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教师把课前自制的摇滚玩具拿出来给同学们欣赏,并给学生玩一玩。
2、欣赏图片中的摇滚玩具。
3、激趣: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真有趣。你想做一个摇一摇、转一转、滚一滚吗?
二、了解制作需要的材料
观察发现,做摇滚玩具可以用哪些材料?
纸条、木头、易拉罐、塑料瓶盖等。
三、学习做“摇滚青蛙”
1、看图了解步骤:
①剪切纸条。注意纸条不能太窄,太软。
②卷贴成形。注意胶合面不要太窄,要胶牢固。卷成圆形。
③剪、画青蛙的形象。注意青蛙不要剪得太大,要比圆稍小。④粘贴完成。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游戏:把摇滚青蛙的玩具放在桌上,用嘴吹一吹,让它滚动。
4、比一比,看谁的玩具滚得最远。
四、制作更多的摇滚玩具
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摇滚玩具。
小学美术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老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老街风光。
(2)小结:老街,是一幅绝佳的江南风景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2、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3、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5、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6、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7、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
(教师)课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5、展示评价
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教学反思:
通过展示老街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与文化遗迹,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从美术表现方式去表现。尤其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对比,不同建筑的造型结构、装饰风格的对比,让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历史点。但由于是仅仅通过图片的欣赏,学生对老街景象的认识比较片面,创作热情也不是十分的高。在技法上,由于很多学生对线描淡彩的技法不是十分了解,有的甚至是初次尝试,因此在画面的效果处理上显得不十分好。这一点,在经后的技法讲解上还得加以注意。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故事的表现
教学难点: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准备:谚语故事vcd、故事画若干幅
学具准备:绘画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在我们的身边以及身边以外的世界里,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每天都有人把发生的故事传说,所以同学们从小就知道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孙悟空打闹天宫”、“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们应该听过很多吧。
同学反应(略)
老师:其实每个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每天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读书、游戏等,就是一个个故事。现在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老师:这几个同学多讲得很好,但是我们只知道故事的内容而眼看不到故事里这一些生动的形象,多可惜啊,要是能知道故事的内容又能看到“孙悟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这一些生动的形象,那该多好啊。请问同学们,能不能做到这样呢?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
学生回答(略)
老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卡通、图片、连环画等做到这一点。这一节课我们就是要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别人的或自己的故事,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它画出来,画成一个或几个画面,让其它小朋友也来分享你的动人的故事吧。
(引出课题)故事画
二、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欣赏时提醒学生注意动画里形象的塑造、形象的特点及形象所处的环境。
2、教学示范:
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画出来。
4、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小组讨论如何选材、如何表现自己的故事。
5、辅导学生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6、课堂交流: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故事画”展。
三、课后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泥塑、剪纸等立体制作方式来表现一个故事。
小学美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指导学生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小学美术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本课针对学生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线的造型方法,并围绕本课的知识点,通过线造型给人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能较准确的运用直线、曲线等美术造型语言进行艺术创作。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于学生整合能力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作用,以达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
教学重点:
体验直线和曲线所产生的静止与流动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运用直线和曲线这两种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对比观察,用线条作记录:
a.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到前面,师生共同玩一玩事先准备好的彩带,随意舞动飘飞,其他同学观察后用线条做简单记录。
b.观察教室里的门、窗、墙角线,把它们用线条记录下来。
2、对比观察后,从线条的种类,带给人们的感觉,产生的联想三方面来讨论:彩带舞动记录的线条,门框墙角记录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
种类:直线曲线
感觉:静动
联想:静(桥、铁塔、路灯、地平线、楼梯、公路、建筑物、电线、麦田……)动(梯田、沙漠、流水、艺术体操、海浪、舞龙灯、夜晚的焰火、绽放的礼花、跳动的火苗、舞蹈、流线型跑车、雕塑、床单的图案、树根……)
4、线条是绘画中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条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以上的学习和我们接下来将要研究的都是线条的动与静。(提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将手中的图片分为静和动两组,师生共同反馈。
2、线条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艺术大师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出了不朽之作。
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
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3、其实绘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出示好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三)练习创作阶段:
1、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有所收获,那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线条表现一幅什么内容的画面?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1)用平行的直线表现静止感觉的作品。
(2)用弧线、有节奏的波浪线,动感强烈的线条表现流动感觉的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
2、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阶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
(引入生活情境,提示学生整理物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学美术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突破:
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4篇
下一篇:庆元旦主题班会教案(最新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