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4篇】
《祖先的摇篮》讲述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通过课文使学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祖先的摇篮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一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 )美景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
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
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二、阅读与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
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
(一)板书课题
(二)相机出示词语
(三)整体读文
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
1、读好问句
(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
(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
2、读出好奇
(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
(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
3、读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
(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
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
(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
(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
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
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
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
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
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
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
[设计意图]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
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
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
(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
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
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
(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
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
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
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
[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
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
(一)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
(二)积累词语
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
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
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
[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全班读1、2自然段,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2)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动作的词有:摘、搭、打、点、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我们祖先还在森林里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展开想像说一说。
3、祖先们在这里留下什么?
(1)引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师:“浓绿的树阴下”生:“留下……”
师:“宽阔的草地上”生:“回荡……”
师:“林中的小路”生:“弯弯曲曲……”
(2)课件播放图片,师深情朗诵8、9自然段。
(3)齐读五至九自然段。
四、赏析句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配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连”。
板书设计:
动人的传说
祖先的摇篮
天真的童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祖先的摇篮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上一篇:体育课教案优秀6篇
下一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