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的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众鼎号为您带来了3篇《分解质因数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分解质因数 篇一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19,21,43,67,27,37,41,51,57,69,83,87,81,91
质数 合数
(二) 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3)只剩下研究37=21的问题,表示成21=37。那么,3和7叫做21的质因数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 6=123 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 因数
15 15=
18 18=
20 20=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把8,72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篇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为什么?
2.把上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5=( )×( ) 13=( )×( )
21=( )×( ) 32=( )×( )
教师:填出的这些数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什么数仍能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下面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 24=2×12
15=3×5 =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还有合数12、8、6……根据刚才的结论又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些合数用最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根据黑板上的例子说一说什么叫质因数?
4.反馈练习
6的质因数有( ).2和3是6的( )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哪些?
28的质因数有哪些?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什么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原结论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同步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三、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35分解质因数是35=1×5×7 ( )
(2)60分解质因数是60=2×3×10( )
(3)27分解质因数是27=3×3×3 ( )
(4)14分解质因数是2×7=14 ( )
2.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1)口答:4、6、8、9、10.
(2)笔答:16、18、54.
3.把9、90、900分解质因数,你发现什么?
四、小结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8 12 16 24 54 72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
10 21 27 35 49 50
六、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理解质因数、的意义。
(二)会把一个合数,掌握用短除式。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因数与的意义。
(二)用短除式。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说出1~12这些数中的质数和合数。(投影片)
学生口答后,投影出示答案:
①2,3,5,7,11是质数;
②4,6,8,9,10,12是合数。
2.说一说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3.请想一想,第1题答案中的两组数,哪一组数能分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哪一组不能?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指出:像这样的数,即合数,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所以都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就来研究要求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二)学习新课
1.质因数的意义,分别质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板书例3 6,28和60可以写成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板书出6,学生口答后,老师再用塔式分解式写出2,3,圈上。
教师:用算式如何表示,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6=2×3。
教师板书出28,学生口答后,老师按塔式分解式写出:4,7,7是质数,圈上。问:4老师为什么没圈?(4不是质数,继续分解。)
板书;2,2,圈上。请用算式表示。板书;28=2×2×7。
教师:请用上面的方法把60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老师巡视中请一位同学板书出塔式分解式和算式。(如下)
(2)教师:请观察,(指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什么形式?(每个合数都写成了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教师:这些质数,在式子里与原来的合数是什么关系?(这些质数都是原来合数的因数。)
教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质因数。
请说一说上面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质因数。
针对学生口答,老师说明:讲质因数时,要说出这个质数是哪个合数的质因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质因数。
教师:(指上面的式子)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板书:的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口答练习:(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把24,36。
2.用短除式。
教师: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
介绍步骤:
第一步,用能整除6的质数2去除,商3;
第二步,3是质数;
第三步,把除数和最后的商相乘。
教师:试用短除式分解28。(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第一步做什么?
14是最后结果吗?第二步做什么?
第三步做什么?
教师:请观察上面两个短除式中的除数和最后的商,都是什么数?(质数。)
(2)请一位同学板书把60。其余同学在本上试把18和42(两位同学写投影片)。
教师:请观察短除式,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两步除的方法与第一步相同,也就是说那一步除得的商如果是合数,就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去除,除到最后商为质数为止。
用学生投影片订正把18和42的短除式。
(3)谁能说一说用短除式的步骤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并作简要板书:
第一步:先用一个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
第二步:看上一步除得的商,如果商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第三步: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形式。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①18的质因数有( );5和7是( )的质因数。
②。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找出错误原因。(学生用反馈牌)
①2和5是质因数; ( )
②一个合数的约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 )
③24:24=1×2×2×2×3; ( )
④8:8=2×2×2; ( )
⑤30:30=5×6; ( )
⑥21:3×7=21。 ( )
3.用短除式把34,54,72。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质因数,。
2.用短除法。
2.作业 :课本P63练习十三:7,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质数,合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归纳分解步骤这几步进行,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用短除式的关键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质因数与的意义和方法。共分为三层,写塔式分解式对合数进行分解;归纳质因数,的意义;会用塔式分解式。
第二部分学习用短除式。分为三层。掌握用短除法的方法;巩固用短除式的方法;归纳用短除法的步骤。
板书设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分解质因数的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