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潜水工具,介绍了海底美景和海底生物。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让读者认识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海洋生物繁√众鼎号★www.1126888.com√多的世界。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从中学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鲸、猾、伺”等7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4.读后交流。(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2)海底的生物;(3)海底的美丽景色。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
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
1.小组内自学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板书:海洋生物)
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
(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抓住描写海洋生物特点的词语,可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读出形的同时也能读出情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4自然段)。
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出示课件:海底世界美景,板书:海底美景)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绮丽神奇的?
2.学生汇报交流。(珊瑚和鱼群)
3.再读课文,填空。
珊瑚的颜色(),形状(),把海底点缀得像();鱼群穿梭(),上下(),变幻(),蔚为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说一说你还见过海底哪些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阅读。通过读一读,赏一赏;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填一填等方式加深对海底景色的印象,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课文用两个问句总结全文,会给我们留下怎么样的思考?
四、合作识字,自主积累
1.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2.认读生字卡。
3.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五、总结延伸,鼓励读书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底世界,大家课后可以找《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探索海底世界
探索 潜水 工具 面罩、氧气袋等
水肺
潜水器
海底世界 海洋生物
海底景色 ()的世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 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时间的脚印【优秀7篇】
下一篇:《山雨》教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