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案设计优秀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小池》教案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古诗《小池》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www.1126888.com>、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3、观察字形:廷:半包围结构,先写“壬”,再写建之。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6、描红,练写。
六、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呀!大诗人看见了,把它写成了诗。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下来呢!
七、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优秀教案 篇二
一、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小池塘》是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课文第三课。是一写景状物的散文。描写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当运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读来顿生美感、历久难忘,为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想象丰富、求知欲强的特性。我准备创设一个轻松、多元的学习情境,以读、画、演、悟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读、画、演等活动,进行充分的感悟,让学生喜欢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丽世界。感知语言的韵律美,体验阅读的兴趣,并获得语言的迁移。
四、教学流程:
(一)、设境质疑、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画有小池塘的春景图)老师描述,引入新课。
2、板书小池塘,指题(与小池塘打个招呼)。
3、针对课题,学生质疑。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受到内部心理驱使的。直观的画面、求知的愿望唤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范读课文,感知积累。
1、课件展示课文及配乐范读。
2、学生紧接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在这里动态的画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美的熏陶。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语言文字,为语言积累做好铺垫。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能力。)
(三)、创境细读,理解积累。
第一段,采用多种方法,体验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读,以读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准、读通。
(2)、老师当小池塘,学生当春风姐姐,表演春风 怎样唤醒小池塘。
(3)、指导朗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等拟人化,让学生仿效、表演、体会春风的温柔,既调动了语言积累,又在演与读的促进中积累了语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联系生活,从而加深体会。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哪些东西会一闪一闪的。
(3)、指导朗读。
(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一闪一闪”让学生联系生活,不仅很好的理解了语言,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
3、第三句运用图画来增加领悟。
(1)、指导看图。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
(2)、学生自读。
(3)、老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说出长长的睫毛。
(4)、学生练读。
(这里通过课件突破了“长长的睫毛”这一难点,让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领悟。)
第二段,运用即兴作画,帮助积累。
1、先让学生自由读。
2、再根据文字转化为画面。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通过绘画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丰富了语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学生展示图画,师生共同评议。
4、最后反复诵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三段,找寻关键词,加深记忆。
在这里,我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在脑中重现小池塘的美丽画面。
(四)、内化语言,读中迁移。
1、我给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
2、然后通过在情境中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背诵是语言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积淀语感经验。这里设计的在情境中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3、最后出示练习:仿照文中的句子,用“ 倒映在水里,像 ”练习说话。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小池》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池》教案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众鼎号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大堰河(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