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①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③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是前三项任务
教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和“秧”的写法。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
二、学习生字
现在,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老师这里共有16个的生字(投影出示)
吵杂拥拼音除剂喷
雾器欺负喘纷汹蛮
小朋友们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用老师教,或不看书就已经认识的?请同学起来回答,并说说是在什么时候认识的,或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读课文
哇,还没看书就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现在老师请同学把书拿好,认真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后面的生字表。
四、检查
1.齐读生字,指名读
2.好,这些生字都认识了,那么这些组成的词你会不会读?
投影出示
杂草一拥而上拼命一棵化学除草剂
喷雾器欺负喘气纷纷争吵
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声音
3.指名读齐读领读
4.那么这些词语中,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呢?
指名说,便说边描红
五、再读课文
1.好,我们不知不觉已完成了两个任务
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写在纸头上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老师收几张典型的,投影一下。
3这些词有的是需要老师帮助,有的再多读几遍课文就理解了,假如读出理解,就可以擦掉了。
教师巡视,发现擦掉了不少。
4.把不理解的再交流一下。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这篇课文非常有趣,是一个童话,里面有几个人物角色,一个是小稻秧,一个是一群杂草,一个是喷雾剂,一个做旁白,下面请同学自己找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待会上来读
七、交流
奖励读得好的为最佳组合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分页标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0课,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看这些小稻秧长得怎么样?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到了危险?哪几自然段写脱险?(板书遇险脱险)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打开书本,默读1、2节,找一找从哪些句子看出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3、自读这两句话,找出说明小稻秧遇险的词语。
交流,加点(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
4、指导朗读句子,通过表演理解词语。
5、朗读1、2节,发头饰表演,再读
6、是啊,小稻秧垂下了头,脸色蜡黄,病倒了。课件出示发黄的稻秧。
突然,小稻秧的救星来了,是谁?课件演示喷雾器。
三、学习3、4自然段
1、听3、4自然段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用横线画出杂草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喷雾器大夫的话。
2、交流:杂草说了哪些话?喷雾器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
3、请看前面,谁把第一句读一遍。
理解“警觉”,可表演。(点出)
4、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回答的?声音是怎样的?(点出)
5、指导朗读
6、自己练习下面的对话
7、指名、练习、指导对话。
8、理解“纷纷”,站起来做动作。
9、同桌互相练习对话,可配上动作。
10、练习朗读3、4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光了,没人再跟小稻秧抢营养了,小稻秧脱险了,看!(课件演示),多神气,多高兴!
2、小稻秧脱险了,你们高兴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发头饰)
2、总结课文,(板书:抢洒)
3、学习了课文,老师还想知道后来小稻秧长成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指名答,课件出示成熟的稻子。
这些稻子长得怎么样?看着这些稻子,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同桌讨论)
5、交流,可当个小作家写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篇四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 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 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 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 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 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 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 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 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 小组练习
2、 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 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 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 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 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 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