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训练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
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2、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流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顷()刻面颊()喷嚏()嘈()杂过滤()
2、解释并掌握词语
潜意识:
顷刻:
嘈杂: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绚丽:
3、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作者都
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并作适
当分析。
4、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段):
第三部分(~段):
5、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②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1)选文谈到了那两种生活态度?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文段①中“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这种人的表现,这个成语是:。
(5)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声音?
(6)选段中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7)假如你走入一片森林,想象一下你会听到什么声音,请用语言描述一下。
6、学会聆听,仿写声音。
课文向我们展现一个多么奇妙的声音世界,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有趣啊!请同学们仔细地用心地聆听几种声音,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界刺激的本能回应。
顷刻:极短的时间。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充,堵塞。闻,听见。
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
绚丽:灿烂美丽。
3、略
4、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5、
(1)
A.对生活充满热情
B.对生活麻木不仁
(2)不是声音本身消失了,而是说自己习惯了这种声音,或者自己用意志拒绝了这种声音。
(3)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人云亦云
(5)选择好听的,有益的,能充实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的声音。
(6)如:走在森林中,看见了瀑布从悬崖上奔涌而下,如万马奔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二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天成教育集团 沈明亮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
1、导入:
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 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 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 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 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 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
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举例说明(笑、月亮)
课后推荐阅读书目:
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
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积累字词。然后请大家谈 谈听到哪些内容。
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3,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逻辑顺序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 第2段主要运用 描写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 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容易观察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察。
3、 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过渡句 ,在内容上起着 承上启下 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7、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8、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课堂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没有说明原因,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
作业:写一篇描绘日出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
幻觉:深黄、殷红 暗弧、亮弧 紫光 变扁 变大
落日
原理: 散射 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叠合 折射
《落日的幻觉》教案 篇四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 )殷红( )坠落( )镶( )绚丽( )
衰减( )尘埃( )吟咏( )
2、解释下列词语
(1)、日薄西山
(2)、气息奄奄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绮丽
(5)、衰减
3、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6、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9、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6篇
下一篇:《歌声》【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