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众鼎号为您整理了9篇《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自豪地唱出对家乡的热爱;
2、创编律动,用身体律动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3、欣赏“空山鸟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做手号练习;
二、欣赏“空中鸟语”
1、请大家听赏一首“空中鸟语”乐曲,听完后请你们告诉大家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怎样演奏?
2、唱一唱主旋律;
3、请大家模仿二胡演奏形式,再来感受一遍。
三、学习歌曲
1、导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教师范唱
3、听录音,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师用琴和同学们一起学唱;
6、听琴伴奏,小声试唱歌曲;
7、两段连起来试唱;
8、听伴奏,加快节奏;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小组表演歌曲
1、听音乐,表演;
2、评出最佳的律动;
3、集体表演,师生同乐
五、小结: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1、导入
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歌曲《街头少年》
(1)出自完整听赏。
(2)欣赏并学唱主题A。
(3)欣赏并学唱主题B。
(4)完整欣赏歌曲。
3、简介作曲家比才
4、复习比才创作的其他乐曲
(1)复习、欣赏《间奏曲》
(2)复习欣赏《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赏《街头少年》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明朗的声音,和谐的二声部合唱,表达对妈妈和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亲切明朗的声音,表达对妈妈和祖国的一片深情。
难点:合唱部分声部间的和谐、均衡及三连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歌声相互问好。
二、发声练习:
1、音阶轮唱(谱略)
2、两部发声练习(谱略)
三、导入新课
1、情境激趣导课(出示课件)
导语:刚才你们那美
妙动听的声音让老师都有些陶醉了。下面让我们再进入一个美丽温馨的世界听一听、看一看,你发现、感觉到了什么?
2、课件演示完后,教师从学生中间边走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人间最深的亲情—母子情!那照片上的你们在做什么?
3、学生回答。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教师:“照片上的你们小鸟伊人,偎依在妈妈的身边,妈妈露着慈祥的微笑,想让妈妈天天都高兴吗?”学生答:“想”。教师:“那你们应该怎么做?”……
5、师生共同视唱新谱(学生在家进行预习)
a)学生轻声地齐唱齐唱部分。
b)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提示三连音正确演示方法)
c)学生唱二声部,教师唱一声部。
d)完整地演唱歌谱。
e)口琴吹奏歌曲。
6、歌词学唱
a)歌曲介绍。
b)跟范唱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c)分小组体会歌词,看一看,哪一组先唱出。
d)小组竞赛唱词,一组、二组、三组。
e)教师总结小组演唱情况,提出三连音加字的演唱方法。
f)集体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g)教师总结——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情感。
教师讲一个和自己孩子之间的小故事,从而激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四、新歌演唱会
通过新歌演唱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表现自信的能力,并同时对歌曲有进一步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达到在学习的过程中用亲切明朗的声音,表达对妈妈、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选出主持人。
(2)让各组到老师这儿拿道具。
(3)各小组准备。
(4)新歌演唱会开始。
(5)评出自信奖、创意奖、表演奖。
(6)主持人小结。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这首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爱妈妈,了解妈妈的好机会,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妈妈吧,关心她们,了解她们,共同走入她们心灵的世界做妈妈的好孩子,让妈妈天天都高兴,天天露出灿烂的微笑,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二、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这段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钢琴伴奏。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开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
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 x - :‖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总结下课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合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会简单的蒙古动作,并有感情地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中的切分音,八度准确的掌握。
教学重点:
1、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把握。
2、切分音、八度大跳的准确把握。
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看!他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我们可以从他的服饰中知道他是一位蒙古小朋友,她呀,要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一起去感受蒙古的美!现在我们就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到她的家乡蒙古去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吧!(播放伴奏音乐和图片)
二、教节奏和旋律ⅰ26ⅰ55.︱56ⅰ
大家觉得这些景色美不美?美!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景色是蒙古的一个景区:大雁湖,它呀!就座落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的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很多的珍禽异鸟,大雁湖也在那里安家落户,那里山美、水美、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老师呀,也想来赞美赞美那里的风光,你听!念“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同学们请你们也来试试看吧,先有节奏的念准歌词,再唱出旋律!(注意重拍的掌握)老师觉得我们用语言赞美还不够,能不能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表达呢!
三、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
提问:你们真棒,能懂得赞美之情!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到《大雁湖》去看看那里的美景,请你来听听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
提问:这么优美、抒情的歌曲,老师也想把它唱唱,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你们在听的过程中想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中又讲述了哪些景物呢?(中速、景:大雁湖、乌兰泉物:珍禽异鸟、天鹅)
3、朗读歌词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感受感受,那现在我们有感情的来念一遍歌词,去感受感受大雁湖的那份美吧!(有节奏的朗读、要抑扬顿挫)
4、哼唱旋律:
朗读了一遍歌词,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大雁湖真的好美啊!我们就把这种美的声音带入到旋律中来唱唱,我们用“LU”来哼唱,重点指导切分音和难点处,再完整哼唱一遍,用自豪的语气唱
5、聆听音乐
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着音乐来对口型,也可以随音乐摇动身体!
6、师生合作唱歌词
同学们,老师真的迫不及待的想听听你们的歌声了,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唱歌曲!(同学们完整唱一遍,指导1、3句要注意强拍的掌握,2、4句注意难点句和四拍唱到底)师唱13句,生唱24句,再指导,再反过来
7、师生齐唱
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歌曲唱的更加动听点,那就要注意一句和一句之间要换好气,你听听老师是怎么换的,你们来试试!唱好八度的地方、换气
8、教师再范唱一次
现在你们再来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可以随着音乐感受歌曲的优美、抒情。
9、完整演唱要求舒展、连贯
10.学习蒙古动作
蒙古族人民不仅会唱歌而且还擅长于跳舞,那现在你们跟老师一起来学学蒙古动作吧!
(1)一组唱一组做动作,反之再来一遍
(2)集体演唱歌曲
四.欣赏视频《大雁湖》
下面老师要给你们欣赏一首不同音乐风格的大雁湖,请你认真的体验歌曲中那份大草原的宽广,优美,跌宕起伏的感觉(从速度、力度、情绪上去感受)
五、:
今天我们要谢谢这位小朋友带我们去参观了那么美丽的蒙古,也一起学习了蒙古族民歌《大雁湖》,感受到了它的音乐优美、抒情、跌宕起伏的特点,知道了大雁湖那里的景色非常的优美,特别吸引我们,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那里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风景,去欣赏那里的文化,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识谱能力上还欠缺,需要加大学习力度;同时,这个年级的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敢表现自己,过于羞涩,因此,在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应多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辨不同类型的男声和女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映;
4、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5、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8、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对指挥动作以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9、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0、能够背唱歌曲4——6首;
11、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12、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3、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4、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15、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资料表现一定的情景;
三、教材重难点
1、从本学期开始,音乐知识的难度与深度在明显的增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以免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困难;
2、歌曲教学逐渐开始了简单的二声部。因此,对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为今后的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教学策略
1、通过设计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鉴赏美、体验美。
3、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兴趣。
五、课时安排
东海渔歌 ——————————————————————5课时
我们的田野—————————————————————4课时
民族的节日—————————————————————4课时
山乡牧童——————————————————————5课时
故乡的桥——————————————————————2课时
音乐中的故事————————————————————4课时
民族的舞步—————————————————————4课时
八音盒———————————————————————3课时
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
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掺和镂花梁柱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2、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出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舒伯特”相关资料。学生观看并作简单介绍。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维也纳真不愧是音乐的摇篮,真不愧是音乐之都啊!)
3、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有疑问吗?是呀,装饰一般用物质材料,可是维也纳这座城市的装饰材料却是音乐。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2、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3、生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齐读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从“离不开”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维也纳人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板书:如痴如醉)
3、小结: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过渡: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学生自学5、6、7段,然后交流学习收获
1、国家歌剧院世界歌剧中心、美观大方、规模宏大、色彩和谐、艺术品
2、金色大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3、播放课件,欣赏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小结:维也纳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4、听赏歌曲《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同学们能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吗?
(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小结: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下课。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我和提琴》:这是一首D大调的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民族风格以及音乐风格,体会歌曲所表现得欢快具有舞蹈性的情绪。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1、3/8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在歌曲中的表现。
2、歌曲中的弱起拍,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软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欧洲的美丽的国家挪威(课件)它位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示北欧地图)“挪威”的意思为“通往北方的路”。它的首都是奥斯陆,是挪威著名的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花是石楠花。
(多媒体出示:介绍挪威及风景名胜等)
2、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挪威的知识,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挪威民歌,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听一听,这首民歌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出示歌谱,听范唱)
【寓教于乐】
1、歌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讲一讲?你来讲(作者养了一头黄牛,每天都快乐的和黄牛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却用黄牛换来了一把小提琴,后来天天用小提琴演奏动听的音乐,快乐的挪威人天天凑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得快快乐乐。)作者把喜欢的黄牛换了一把心爱的提琴,说明作者更喜欢什么?(提琴)
2、故事讲得真好,谁给歌曲起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的提琴》,《快乐的生活》很好。老师也起了一个名字《我和提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3/8拍的挪威民歌《我和提琴》,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大家非常熟悉的3/4拍歌曲《法国号》。3/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我们用拍手来表现。(法国号音乐)。大家表现得很好,3/8拍和3/4拍都是三拍子节奏不同的是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3/8拍则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3/8拍的强弱规律也是强弱弱,指挥图示是这样的。(课件)我们再来听一听《我和提琴》这首歌曲,仔细体会3/8拍子节奏,可用拍手表现,也可用指挥图示表现。
4、同学们表现很好,三拍子的舞步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跟音乐试一试。大家表现的很像挪威人,因为挪威人都能歌善舞。
5、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绪?(欢快,活泼)
6、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只要学会这三乐句,这首歌就算学会了。
(课件)第一句是弱起节奏,一二从第三拍开始唱。找同学起来唱,连唱两遍注意第一遍的结尾唱两拍,第二遍从第三拍开始唱也是弱起。
第二乐句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课件)跟老师一起连起来唱。和第一句一样结尾两拍反复一遍从第三拍弱起开始,但这两遍不完全一样,第一遍以5结尾,第二遍以1结尾。我们试一试。
第三句是结尾句,请仔细听(教师范唱)跟琴教唱。
7、大家学会了吗?我们跟音乐完整的轻声唱一唱试一试,(范唱)你觉得哪一句还比较难唱?
8、大家都学会了吗?我们跟琴完整的唱一唱试一试。
【表现歌曲】
1、同学们,大家都唱出了挪威人民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心情,下面我们分组表现歌曲,哪一组愿意来为歌曲伴舞?哪一组愿意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其他的同学来演唱歌曲吧。
2、各就各位,音乐会现在开始吧。
【拓展创编】
1、提到了提琴,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国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我国的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一起来欣赏。
(多媒体:听《梁祝》)
2、小提琴奏出了这么美妙的音乐真让人陶醉,除了小提琴你还喜欢那些乐器?(扬琴,钢琴,吉他……)你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乐器放到今天学习的歌曲中唱唱试试呢?(自由创编)
找同学起来唱。(学生评,教师评)
【完美结课】
音乐能启迪智慧,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请大家象挪威人那样继续追逐你的音乐梦想,让音乐伴随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学生在《我和提琴》歌舞活动中离开教室。
【教后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为,老师不仅应该多关注学生,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并把更多表现的机会留给他们,因为真样就能让能力稍弱的孩子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要加强。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欣赏《草原小姐妹》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三、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歌曲处理。
H、完整演唱。
四、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B、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9篇《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暮江吟》教案精选4篇
下一篇:二年级的音乐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