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10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10,知道10以内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10”的组成。
【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声效):我大、我大,我比你大,你比我小!
师:哎?这是怎么回事?
(课件)数学王国的画面。(制作“0”到“9”10个小数字跳跃、活动的场景)
引:呀,准是小数字们又淘气了,咱们一起去瞧瞧怎么样?
(课件):0~9互相争吵、比大小的场景。(把数字拟人化,“9”认为自己最大,而“0”最小;“1”却拉回“0”说:咱俩全起来比它大!)
师:你们同意吗?“1”和“0”合起来是谁?
对,今天我们就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数字王国画面,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质疑。
师;你想了解哪些关于“10”的知识?
学生各抒已见。
2、找“10”(出示主题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已有知识一同去广场走一走,数一数,你有发现吗?
学生活动。
师:图中的10个人、10只小白鸽都可以用数几表示?
3、动手摆“10”
师: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10件你最喜欢的小学具,可以边选边数,并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
学生活动。(摆学具、互数学具)
5、让“10”走进生活。
师:看来“10”真的离我们好近好近,比如说:……
(学生举例:10辆汽车、看电影时坐在第10排……)
小结: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们平时要注意观察,让数字小伙伴都走进你们的生活。
6、“10”的由来(计数器)。
(课件:出示计数器,电脑演示拨珠过程)
师:这节课,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老朋友,是谁呢?一起数数怎么样?原来是几个珠?又怎么了?合起来呢?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能简单区别10个和第10,会写10。
2.使学生在活动中、操作中,归纳并掌握10的组成。
3.通过学具的拼摆,使学生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
4.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关于10的故事──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
1.数字娃娃排排坐: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找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吧……
(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跟着拍手唱。歌曲结束时,画面切入0~9十个数字娃娃的动画。)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呀。还认识吗?
教师指,学生认读。
师:数字娃娃来到直尺上,要找自己的位子。谁能帮帮他们?
学生口答,电脑将数字在直尺上正确排列。
师:为什么0在直尺上排最前面?
(因为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10的故事:
师:数字娃娃坐得可直整齐。0排最前面,在直尺上表示什么呢?
(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0还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所以,在这十个数字中,谁最小?
(0)。
师:的呢?
(9)。
师:9一听自己,可得意了。它神气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谁都比不过我,我是的。尤其是你,0!还有1。0和1听了,可伤心了。其他数字也很不服气。于是,0和1凑到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猜一猜,他们怎样打败9,变得比9还大呢?
(1和0联合起来,站一起变成10,10比9大。)
(演示1和0变成10。)
师:1和0团结起来,变成──10。同学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田”字格中,10该怎么写呢?
(先写1,再写0)
师:对,10要占两个格,一个格写1,一个格写0。
以前学习的0-9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10在直尺上该排哪里呢?
(9的后面)。
(将10归位,排在直尺上9的后面。)
师:最小的0和1,站在一起变成比9还大的10。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0, 1,……9,10。)
3.比大小
师:9看见10站在自己后面,比自己还大,就不服气了。它拿出九个点子说,我有这么多,你比我多吗?同学们说说看。
(教师板书9的点子图)
(当然是10比9大,因为9个点子再加一个才是10, 10比9要多一个。)
师:请你上来画出10个点子。
(学生在黑板上合适位置画出10个点子。)
师:现在,10>( )
(9)。
(10还大于8、7、6、5、4、3、2、1、0。)
(10。)
师: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认识神奇的新朋友──10。
板书课题:认识10
二、创设关于10的情景──感受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区别10个和第10
1.主题图中的10。(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图上有10只鸽子。)
(图上有9个小朋友,还有1个老师,一共有10个人。)
2.拿小棒表示10。
师:动动小手,拿出10根小棒,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学生一边拿一边数。)
3.寻找生活中的10。(说一句话或动作表演)
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用10表示的?
(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有10支铅笔。我们有10个手指。还有脚趾也是10个。我们组有10个人。)
(间奏:唱儿歌。)
师:对呀,我们的双手正好是十个手指。两棵小树十个杈……
(学生拍手打节奏唱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猜它是谁?手。)
4.写10。
师:是啊,数一数咱们的手指吧,刚好十个。能写会算还会画呢。10该怎么写呢?
(演示10的书写过程,教师示范。)
师:10是两位数,写的时候要占两格,一格写1,一格写0,1和0要不能隔太远。
学生书写,并在田字格中描红写10,用水彩笔完成10的卡片。
5.自我介绍——认识序数第十
师:咱们的新朋友10说,从左起,只要排第十的,就和它是一家人。谁是10的一家人?这样好了,先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开始自我介绍:我坐在第N组,第N个,同时举起卡片N。)
师:排第10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
师:数一数,共有几个?
(8个。)
师:怎样才能变成10个呢?
(再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共10人。)
三、解决关于10的问题——理解10的组成
师:把10个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分,并说出10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1. 实践操作,分小棒:
2.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大家用10根小棒表示,自己分一分,说一说10的组成,并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写。
3.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情况。)
4. 2.汇报板书:
5. 学生汇报各自发现的10的组成,在投影仪下用小棒演示,说一说,并写在黑板上,并领导大家读一读。
6. 3.归纳发现:
7.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黑板上板书的10的组成,按一定顺序读一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0的组成有5组,共9个。
8.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知道10可以分成9和1,交换位置。
9. ——10的组成中,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后面的数就越来越小。
4.理解中记忆:
10. 拍手打节奏,诵读10的组成——按不同规律和顺序诵读后,尝试闭眼诵读10的组成。
11. 四、享受关于10的游戏——巩固10的组成
12. 1.教师和学生互动,伸手指:
13. 我出1,我出9,1和9组成10。
14. ……
15. 2.引导学生创造新的游戏:拍手对歌——
16. 你说1,我说9,我们都是好朋友;
17. 你说2,我说8,团结起来力量大;
18. 你说3,我说7,我们从小爱学习;
19. 你说4,我说6,说话诚实不吹牛;
20. 你说5,我说5,两数凑十不马虎。
21. 五、总结关于10的知识——关于10的知识的回顾总结
22. 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了解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23. 六、完成关于10的练习——应用有关10的知识
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位置。
2、学会用序数词“第几”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位置。
3、在游戏中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咱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7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上向下排小兔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6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狗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6间房子;
b.小猪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8间房子;
c.小猴住在第7层,从左边数第4间房子;
四、游戏—乘火车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个游戏乘火车。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合作交流中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的分与合。
2、情感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教学思想。
二、教学用具:课件(情境故事、主题图、10的写法、尺子、计数器、练习题)、10个乒乓球、每生10根小棒、10个头饰。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故事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数字”娃娃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当了队长,于是它就骄傲起来了,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看到“0”最小,站在队伍最前面,就走过去,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真是太渺小了。”0听了非常难过,伤心极了。“1”听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边,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惊讶。
2、提问: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主题图:
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①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②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10只白鸽。
生:草地上有9个小朋友和一位老师,一共有10个人。
③指名学生带着同学数。
2、摆一摆:小朋友们10个人你会数了,那10根小棒你能摆出来吗?
学生摆小棒。提问:你是怎么摆的?(一根一根地摆,两根两根地摆,五根五根地摆)
3、举例: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用10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写10: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还要会写它,翻开数学书65页,自己学习10的写法。
提问:谁来说说10要怎样写呢?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指名回答并出示10的写法课件。
强调:先写1再写0,左边写1,右边写0,占两个日字格,1和0不能分开。
然后在小方格本上写5个10,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作业并评价。认识10以内数序和大小。
①小朋友们,数字娃娃从那次吵架以后,再也不吵架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们看,他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教师出示尺子的课件)
②提问: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从小到大)
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再从大到小读一遍。
③提问:小朋友们这把尺子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一个10)10是排在哪里呢?(9的后面)
数的顺序不但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你能填出( )的数吗?
0 1 2 3 ( ) 4 ( ) 7 8 ( ) ( )
④提问:我们知道了9和10在直线上的位置,那在计数器上又该怎样表示呢?出示9颗数珠,齐数。
提问:这表示几呢?那10要怎样表示呢?
⑤9和10的大小关系,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吗?(板书9<10、10>9”齐读)
你知道了9和10的大小关系,那你现在能说说数字娃娃“1”说的对吗?为什么?
进行思想教育: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像“9”开始那样看不起别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尊重人。
⑥刚才我们用10颗数珠表示10,现在你能用数珠说说第10和10有什么不同吗?
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
练习:
一共有( )个,从左数起在第( )个,把右边的10个图形圈起来。
指名回答,并评价。
小朋友们,你们学得非常认真,我们来放轻松一下,老师想和你们玩个游戏。
6、学习10的分成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乒乓球,请一个小朋友随便抓一把,老师能猜出他抓了几个?谁想来试试。(请两个同学抓猜,老师猜。)
老师聪不聪明?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出来呢?
其实盒里一共有10个乒乓球,老师是根据10的分成想出来的,如果你们学了10的分成一定也能猜出来的,想不想学10的分成?
②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份,看10可以分成几和几?
③指名上台展示:学生一边分一边说。教师板书。
提问:当你看到10分成9和1与10分成1和9时,你想说什么?
④引导学生有次序地写在数学书的第65页,写完后自己自由地读一读。
⑤质疑:对于10的分成,你还没有不懂的问题?
生:老师10可不可以分成10和0?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把10分成10和0,一边分10根,一边0根,那只分成了一份,没分成两份,所以不可以这样分。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先教师示范
老师说“我出3”,学生说“我出7,3和7组成10”。然后同桌互相一边出手指、拍手,一边说。
(三)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1、2、3题,你能填出来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你今天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娱乐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拿出头饰)
先听老师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你要找到能和你组成10的朋友。先“1”走向讲台说:“我是1,我的朋友在哪里?”,“1”的朋友是谁啊?然后“9”边走向讲台边说:“我是9,你的朋友在这里。”走到一起后击掌说:“yeah!”。接着“2”上来。
找完之后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的朋友都找对了吗?掌声表扬。
提问:小朋友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认为,1、3、和6也应该是好朋友?
把这三个同学叫到一起,同学们看看,1和3组成几?那4和6又组了几?那你们同不同意他们也组成好朋友呢?最后全班唱《找朋友》。
《10的认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投影仪放映PPT教学生认识数字1-10。
教师:我们来认识数字1-10,看看它们像什么?
一个数字用一张幻灯片显示,上面有现实中与数字相像的事物,并有顺口溜方便学生学习,记忆。
2、学习儿歌“1-10”
教师教学生学习有关“1-10”的儿歌,边说边做手指动作,说到几一定要正确指出几。
教学设想:
通过多媒体放映PPT,学生能够形象的看到数字与现实中和数字相像的事物,便于学习、认识数字。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图片看到他们认识的事物和数字相似时,会觉得原来数字并不是枯燥的,遥不可及的,原来数字就在他们的身边。PPT课件的背景卡通可爱,也能够吸引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视线都集中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工具上,而不是一直盯着课本,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10的认识》教案 篇六
我设计的活动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在我设计这个教案之前还不是很明确何为序数?经过查询知道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以我的经验想到的是火车,火车有(www.1126888.com)一节一节的车厢,可以让幼儿认识序数,从不同的方向来数第几节车厢。但是这个对于大班的小朋友来讲过于简单,而且在我初定的目标是理解序数的含义,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来运用,最后是体验序数游戏中的乐趣。在第二条目标上来看目标不明确,然后第三个目标过于笼统所以我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接着是我起初设计的活动环节:第一个是PPT导入,出示火车,引起幼儿思考。
从第一环节,我感觉这个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首先是在提问上,通过网上搜素,我把我的第一环节进行了更改:动物排队——小动物排第几?
1.将十种动物排列成一行,引导幼儿观察准备搬新家的动物是怎样排队的。
师: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听!它们坐着小火车来了。
2.幼儿说说某某排第几?
引导幼儿用数字记下动物所在的位置,并理解数字的意义(数字表示的是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是第几)
3.幼儿根据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从后面看小兔子排在第几?从前面看呢?
4.组织幼儿讨论:刚才小兔排在第几了,现在为什么排第7,这是怎么回事?(排列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就变了)根据变化重新为动物摆放数字。
5.幼儿分组操
(1)每组幼儿给小动物重新排队,小朋友间互相说一说谁排第几?
(2)教师说顺序,幼儿操作给小动物排队。
进行这样的改动之后,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可以让幼儿掌握序数。这个是我自己在设计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设计也把我之前设计的第二环节结合在了一起。从动物搬新家又可以引出下面幼儿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整个活动都贯穿着幼儿搬新家和火车结合在一起。而我设计的环节就是不能很好的贯穿,而且过于简单,不适合大班年龄段。
经过这次活动的设计给我的感悟很大,首先就是没有选好适合的年龄段,接着就是设计的环节不贯穿,过于简单,目标也不是很好,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多看教案,能够更加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所适合的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每个年龄段孩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10的认识》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9烛之武退秦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