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蒲公英》【最新6篇】
《蒲公英》 篇一
教学内容: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难点:
1、读准:“黝、翁、粼、降”及多音字“泊”,正确书写“绒、嘱”,学会用“嘱咐”造句。
2、找出课文中比喻、拟人句读一读并理解。
3、理解太阳公公嘱咐的内容和两颗小种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 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传播种子)
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 蒲公英
二、 学生十分钟:
1、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2、 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绒球)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让学生充分地说)
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充分地说)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
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 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太阳公公的嘱咐以及两颗种子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 复习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八课蒲公英的第一课时,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 嘱咐迷惑 湖泊 记住 富翁 竞相开放
降落伞 茁壮成长 黑黝黝 波光粼粼
2、欣赏蒲公英图片,想象词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蒲公英的图片,欣赏了这些图片,看你们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后,引导其说出:洁白、绒球、小降落伞、随风飘荡等词语。
3、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这些词语都是我们昨天接触过的,同学们能把词和图联系起来理解得真好,那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回去背诵第一自然段,都会背了吗?
配上动画,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
师: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时,得到了谁的提醒?它们到底飘去了哪里?结局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快点去读一下二三四自然段找找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师生互动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沙漠 湖泊 泥土
干死 淹死 茁壮成长
小结: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局。蒲公英的种子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他们在作出选择之前知道这样的结果,那该多好啊!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其实,他们应该知道的啊!为什么呢?因为“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过他们……”
(1) 出示第二自然,学生读,看看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小降落伞的?(板书:别 也不要 只有……才……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2)指名读太阳公公的话,以评促读。
师:谁想像太阳公公那样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
(3)想一下,生活中有谁嘱咐过你什么事吗?(爸爸妈妈老师)出示课件(用“嘱咐”说一句话)
(4)交流。谁还想来当一回太阳公公?(指名读)
评:太阳公公当得怎么样?
太阳公公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一下。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对于太阳公公的话,小降落伞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你们到它们中去了解一下吧!
(2)、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选择一种角色所说的话来读读。
①大部分种子听太阳公公的话(练读“小降落伞大声答道—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引导学生揣摩它俩的想法)
a、一颗想去金光闪闪的地方。
出示重点句: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学习生字“富”。
b.“这黑黝黝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教师与学生对话,“你怎么这样想呢?”指导用轻视的语气读。
那你认为哪儿有意思?(沙漠)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读二、三两句话。)
c、另一颗想到波光粼粼的湖里去。
出示: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指名读,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指名说说另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里去?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
(3)、分角色朗读,一个太阳,一颗种子,别一颗种子,大部分种子,老师。
(4)师:两颗种子就要向沙漠和湖泊飞去了,太阳公公眼看着这两颗种子将有生命危险,它有多着急呀!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呢?)学生再以太阳公公的口吻劝它们。
(师:那两颗种子听得进劝告吗?)学生再次读两颗种子的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对于太阳公公的提醒,种子们的说法和做法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2)指导对比读出可怜悲惨与幸福快乐不同的感受。(齐读)
①让我们想一想,当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时,会想些什么?(学生畅谈)追问:看来你们十分的后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该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又会怎么做呢?
②播放课件(种子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的情景)师: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呀!(指读、再齐读)
(3)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谈)
6、教师小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从了长者的正确指导,茁壮而快乐的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三、故事表演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4、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5、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四、学生十分钟:
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金光闪闪 表面现象 迷惑
波光粼粼
黑黝黝 实事求是
智慧瞬间
中班语言《蒲公英》 篇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jiàng luò biǎo miàn mí huò zhǔ fù shā mò fù yǒu
(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注音组词。
瓣( )辫( )
辨( )辩( ) 泊 答 切
竞( )竟( )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数不尽( ) 得意( )
四组成语。 ( )风( )荡 银花( )( ) ( )( )闪闪
( )( )粼粼 ( )根( )叶 百万( )( )( )( )开放
五、照样子写词语:
1表示颜色的abb式。例如:黑黝黝 ( )( )( )
2、abcc式( )( )( )
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一个( )句,它的意思是说:
————————————————————————————————————
七。课文讲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说的话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大多数种子听从了太阳的话,落到了( )的泥土里,结果( )。可有两颗种子忘记了太阳的话,一颗落在了( )的( )飞去,结果( );另一颗落在了( )的( )里,结果(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
中班语言《蒲公英》 篇三
之一
作者:芦苇儿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 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 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 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 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别人听吗?
2、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蒲公英》 篇四
8、蒲公英 (第二课时)
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 唐晓云
一、教材依据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国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解读这一精神,我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而又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对文章体现的精神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我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解读文章时,用角色替换的方式,在他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文章中的角色语言。
2、以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四、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有感情朗读,角色的体验和感受来感悟课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五、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图片、录象资料、轻音乐)
七、教学过程
(一)动情导入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可爱的绒球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看,他们准备出发旅行去了![观看蒲公英飞翔的录像资料]
[风声刮起] 同学们,让我们也做回蒲公英种子,和伙伴们一起出发吧!
(二)品读课文
(学生做好出发的姿势)
等等,太阳公公好像有话说。[出示太阳公公说的那段话——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太阳公公想跟我们大家说什么呀?
(指名学生念。)[注意在学生朗读时,借助对“嘱咐”的理解,读好太阳公公的那段话。]
太阳公公嘱咐我们什么呀?(他要告诉我们不要落在沙漠,不要落在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你理解太阳公公的话吗?(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泥土有营养,可以帮助我们生长。)
蒲公英们,你们记住了太阳公公的嘱咐了吗?
好,我们出发!
[展示图片:湖泊、森林、小溪、田野、沙漠]
伙伴们,你们在快乐的旅行中,见到了什么呀?
(我们见到了碧波浩淼的湖泊、树木葱茏的森林、潺潺流淌的小溪、一望无际的沙漠、广阔无垠的田野。)[注意指导学生用完整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见到的景色]
蒲公英种子们,你想去哪儿安家呀?
1、这颗蒲公英种子,多可爱呀!你想去哪儿安家呀?
(我想去田野安家。)这是为什么呀?
(田野里有泥土,可以让我快乐生长。)
2、这颗蒲公英种子,瞧,多壮实呀。你愿意告诉我,你打算在哪儿安家吗?
(我想去森林安家,森林里有泥土,可以让我茁壮成长。)
3、你好,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愿意在湖泊里生长吗?
(不愿意。)为什么呀?(那里没有泥土,只有水,我会淹死的。)
4、你愿意在沙漠里生长吗?
(不愿意,那里没有泥土,只有沙子,不能生长。)
……
看,我们这些蒲公英种子们,都记住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出示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请学生来有感情地朗读,再细细地体味。]
可是,唉,有两颗种子却……
他们去哪儿了呢?
[出示文章中描写两颗种子的内容。]学生自己读一读内容。
1、 第一颗种子去哪儿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读好语言)
你对他的这种选择有什么看法?
唉,他呀,被沙漠表面金光闪闪的沙子迷惑住了。我真担心呀!
2、另一颗呢?(读好语言)
你知道他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呀?
哦,原来他被湖泊表面的波光粼粼所迷惑住了。我更担心了。
他们将来会怎样呢?让我们跟着时间老人快速行走吧!
春风吹起,蒲公英们都长大了。看,[出示图片:遍地蒲公英]真美呀!
太阳公公特别想知道当初去旅行的蒲公英种子的情况,所以他托我来了解了解。
1、 你好,我记得当初你选择的是森林,你近来怎么样呀?(学生表达。)
2、 看,这颗蒲公英长得好美。你当初选择的是哪儿?你最近怎么样呀?(学生表达。)
……
你们听说那两颗离队的蒲公英种子怎么样了?
(学生表达:一颗淹死了,一颗干死了。)
可真可惜,如果当初他们听太阳公公的话,那就好了。
(三)想象表达
[风声想起,图片展示]呼,又有一群蒲公英种子要去旅行了。可是,有两颗淘气的种子,他们正闹着要去湖泊,沙漠,小溪呢!太阳公公这下可着急了。
蒲公英们,你们快替太阳公公劝劝他们吧!
(学生想象表达。用上“只有……才……” )
(四)明白事理。
两颗种子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局,最后他们都不能像其他种子那样茁壮成长,装点大地。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说。)
旅行要结束了,太阳公公舍不得大家,他还有话要对大家嘱咐呢。
听——[出示太阳公公的另一段话:孩子们,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呀,可千万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了呀!记住,记住!]
同学们,你们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了吗?
(读)
(五)总结祝愿
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快乐,收获更大。
八、教学反思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三年级的孩子是一群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用照搬课文,深讲道理的方式,孩子是无法认真聆听的。因此,我通过读书入境,情景中明事理的方法,让孩子成为了蒲公英中的一员,让他们和蒲公英们一起飞翔,一起思考。我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将学生置身于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有趣的解读,对蒲公英作了生动的演绎。在课堂上,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快乐地说着,快(www.1126888.com)乐地学着。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自主化的行为,而深奥的道理也在快乐之中简单地被学生所领悟。
学习《蒲公英》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有趣,活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同时,历练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而入境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过,在教学时如果能采用更活跃、更有效的朗读方式,相信会更好。
《蒲公英》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 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点评:本教学片断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意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评点:在这个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利用“可爱”说话,兼顾到在前、在中、在后的位置变化,提示造句时给词语多安排些位置,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点评:通过反复的朗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分角色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言,为复述课文打基础,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最佳机制,不使学生有厌烦感。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点评:学而能用,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让学生争当最佳小导演。最佳小演员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新意:
(1)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教师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竞赛性朗读、示范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出语感,为理解课文、表演故事提供了必要有铺垫。
(2)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学生要争当最佳小导演,势必要去仔细读课文,才能设计好动作;最佳小演员要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也要认真读课文,用心记台词。这又促使学生去认真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
(3)在竞争中加强合作:通过评选“最佳”活动,创造竞争机会,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而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而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探索学习。
[1] [2] 下一页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⒊范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
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四、作业。
⒈描红。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
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投影片。
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⒈教学生字字形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五、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 黑黝黝 金灿灿
⒉用“可爱”“亲切”造句。
上一页 [1] [2]
《蒲公英》 篇六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5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别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中班语言《蒲公英》》,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评 论【优秀6篇】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