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精选8篇)
《古朗月行》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众鼎号为您带来了8篇《古朗月行》,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古朗月行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古、行、白、玉、台、飞、”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十”。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和诗人奇特的想象并激发学生观察月亮的欲望及探索夜空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随文识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初读古诗。
(一)板画激趣,认识生字。
1、板画○并涂色:猜猜看老师要画什么?(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画)
2、什么天气情况下才会出现月亮呢?认识“朗”字。
1)生拼读。
2)师讲解结构并组词。
3)能把晴朗和月亮连起来,带上你的想象说句话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
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就是描写这幅美景的,想听吗?
2、有谁以前就会背这首诗或听过这首诗。(学生发言)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简单介绍李白。
4、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古朗月行。(学生齐读)认识“古”和“行”(学生拼读)能给“古”组个词吗?
教师指导学生先观察“古”字的结构,然后指导书写。
猜猜看与“古”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出示“行”的字理讲解。出示不同读音的词,领
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行有两个音,这叫多音字。(学生拼读)
二、启发想象,诵读古诗,识生字。
(一)以读促想,认识生字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代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练读)
教师检查,看谁读得准?
2、古代的孩子把月亮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前两句)
学习“白玉”两个字。
出示玉的字理图。
课件出示图并配字。(玉饰品)
如果让你画一块白玉,你会用什么颜色、怎么画?与“白”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呢?
3、多美的想象啊!让我们带上动作和想象读一下这句话,注意停顿。
4、认识“时”、“识”、“作”、“呼”。
出示“时”和“识”,学生拼读
读读这个两个字,你发现什么?(让学生感觉到汉字丰富多彩,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
生活中,我们怎么区分这两个字呢?(学生讨论后,并汇报)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师出示有关的格言。
出示“呼”“作”:呼作白玉盘,“呼”换个词,该怎么说?
生活中,这两个字常用,考考大家,看谁认真听讲了。
教师出图片,学生猜词理解字的意思:呼吸、呼救、呼喊
出示有关“作”的词,学生自主选择说一句话。
5、现在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下这句诗?
(引导学生带动作,带想象去读、去背)
(二)以想促情,认识生字
1、出示图:猜猜看这几个小孩还看到了什么?还会说什么呢?
能不能乱猜?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放录音,学生闭眼想象,看谁能把诗人想到的也想到了,把你想到的和同桌说说。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象。
带上你的想象,再去读一读。
2、认识“台、在、飞”
出示“台”字:你在哪里看过这个字?与“古”比较识字。
3、再读最后一句,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飞”字)教师板画云:你觉得怎么画才合适吗?
(学生讨论,自己画月亮和云)
4、看着你的画,再读最后一句,能试着背一背吗?
5、你觉得李白这首诗写的好吗?表扬表扬他吧
教师扮演李白与学生对话,并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诗中描写精妙的诗句
三、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轻松轻松,做课间操;
四、游戏巩固,背诵古诗,记生字。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出示:无拼音的诗:比比谁读得准。
出示:无生字的诗:找出生字帖一帖,看谁帖得准。
2、比一比,看谁背得美,背得对。
五、示范指导,写生字
1、下面我们来练习写两个字:飞、在。
请同学们观察字的形态与占格,并描一描。
2、教师板演
3、学生仿写
4、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六、学生看图齐背古诗
古朗月行 篇二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新字。
2.理解词意,能说出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6个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CAI课件(界面一:月亮和白玉盘镜子的对比图片。界面二:月亮在夜空中移动的情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月亮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创作了许多杰作,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解题。古:古体诗。朗月:晴朗的月夜。行: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清字形。
三、指导看图,理解句意
1.学习第一句(一、二行):
①小时:小时候。识:认识。月:月亮。第一句的意思是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②呼作:把它叫作,称作。(出示CAI课件)思考: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2.学习第二句(三、四行):
①疑:以为,认为。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镜: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又以为月亮是西王母梳妆用的镜子。
②飞:飞快地移动。碧云:浅蓝色的云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在浅蓝色的云间飞快地移动。
3.(演示CAI课件)你觉得夜空的景色怎么样?
4.说说句子的意思。
5.齐读全诗。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
2.指导读出停顿和重音。
小时 / 不识月,呼作 / 白玉盘。
又疑 / 瑶台镜,飞在 / 碧云端。
二、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古:gǔ,上边是“十”,下边是“口”。组词练习;古代、古诗。行:xíng,左边是“彳”(双人旁),右边是“ ”。组词练习:行走、行人。时:shí,日字旁,寸字边,左右结构,组词练习:时间、时候。
识:shí,左边是“讠”(言字旁),右边是“只”,组词练习:识记、识字。作:zuò,平舌音,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组词练习:当作、作业 。台:tái,上下结构,上边是“ ”,下边是“口”,组词练习:上台、讲台。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生词。填空:
2.背诵全诗,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练习
观察夜晚天空中的月亮,画一幅画。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亮的不同形状及自己的想法。
3.读(写)一首描写月亮的儿歌、谜语、诗歌。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原文 篇三
gǔ lǎng yuè xíng
古朗月行
[唐]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小时不识月,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作白玉盘。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疑瑶台镜,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在青云瑞。
注释:
朗月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古朗月行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 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 、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呼疑镜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古朗月行 篇六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新字。
2.理解词意,能说出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6个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CAI课件(界面一:月亮和白玉盘镜子的对比图片。界面二:月亮在夜空中移动的情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月亮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创作了许多杰作,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解题。古:古体诗。朗月:晴朗的月夜。行: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清字形。
三、指导看图,理解句意
1.学习第一句(一、二行):
①小时:小时候。识:认识。月:月亮。第一句的意思是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②呼作:把它叫作,称作。(出示CAI课件)思考: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2.学习第二句(三、四行):
①疑:以为,认为。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镜: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又以为月亮是西王母梳妆用的镜子。
②飞:飞快地移动。碧云:浅蓝色的云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在浅蓝色的云间飞快地移动。
3.(演示CAI课件)你觉得夜空的景色怎么样?
4.说说句子的意思。
5.齐读全诗。
四、小结
古朗月行 篇七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第 1 2 页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新字。
2.理解词意,能说出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6个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CAI课件(界面一:月亮和白玉盘镜子的对比图片。界面二:月亮在夜空中移动的情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月亮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李白(公元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创作了许多杰作,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解题。古:古体诗。朗月:晴朗的月夜。行: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清字形。
三、指导看图,理解句意
1.学习第一句(一、二行):
①小时:小时候。识:认识。月:月亮。第一句的意思是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②呼作:把它叫作,称作。(出示CAI课件)思考: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2.学习第二句(三、四行):
①疑:以为,认为。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镜: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又以为月亮是西王母梳妆用的镜子。
②飞:飞快地移动。碧云:浅蓝色的云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在浅蓝色的云间飞快地移动。
3.(演示CAI课件)你觉得夜空的景色怎么样?
4.说说句子的意思。
5.齐读全诗。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
2.指导读出停顿和重音。
小时 / 不识月,呼作 / 白玉盘。
又疑 / 瑶台镜,飞在 / 碧云端。
二、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古:gǔ,上边是“十”,下边是“口”。组词练习;古代、古诗。行:xíng,左边是“彳”(双人旁),右边是“ ”。组词练习:行走、行人。时:shí,日字旁,寸字边,左右结构,组词练习:时间、时候。
识:shí,左边是“讠”(言字旁),右边是“只”,组词练习:识记、识字。作:zuò,平舌音,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组词练习:当作、作业 。台:tái,上下结构,上边是“ ”,下边是“口”,组词练习:上台、讲台。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生词。填空:
2.背诵全诗,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练习
观察夜晚天空中的月亮,画一幅画。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亮的不同形状及自己的想法。
3.读(写)一首描写月亮的儿歌、谜语、诗歌。
第 1 2 页
古朗月行 篇八
古朗月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 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 、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古朗月行》,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上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案【优秀9篇】
下一篇:数学的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