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奥尔夫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一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
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 XX |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二
小白兔
歌词:红眼睛,白皮袄,小白兔,相貌好、后脚长又大,前脚短又小,走起路来一蹦又一跳,
材料准备:毛绒白兔,会动或会叫白兔、上玄小兔
乐器准备:响板、手鼓、三角铁
操作过程:
1、宝宝“手起”问好。
2、律动:闪烁小星
3、引题:
有一个小动物,它长着红红的眼睛,雪白的毛绒,还有两只长长的大耳朵,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是哪位小动物呀?
4、串讲歌词:
拿出道具,将小白兔的外貌特征:他又红红的眼睛,拜拜的皮袄,相貌很好看,他的前脚短又小,后脚长又大,走起路来一蹦又一跳。
(收回所有道具);老师把小兔子的故事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很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把眼睛闭起来。
闭眼听一遍曲目
5、念唱歌曲:
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复习三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手起,注意问奏时不打节拍,轻轻的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的提示语:摇头),
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的提示语是继续)
6、乐器伴奏:同样的方法用手鼓、响板、三角铁练习三拍节拍
7、体态律动:发小白兔的玩具给宝宝玩耍,请宝宝观察,收回玩具
请每个宝宝说出并模仿小白兔蹦跳的样子,老师总结,并请宝宝跟做。
请宝宝站起来,和老师跟做歌词的内容:红眼睛(指向眼睛),白皮袄(从上到下祚手),小白兔,相貌好(左右摇晃身体),后脚长又大,前脚短又小(分别指向退和胳膊)走起路来一条有一蹦(学兔子蹦跳)
8、游戏律动:宝宝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分组做蹦跳比赛
放歌曲做游戏的背景音乐
9、总结:
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
老师总结:小白兔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也学会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白兔的表演。小白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把好朋友小白兔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兔子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兔子图,提示图上小兔子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兔子图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身后。在位置做好,手放在膝盖上。
10、手起
宝宝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三
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准备:
音乐、丝巾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20xx年12月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律动让幼儿做出各种情绪表情。
2.听辨音色,寻找出乐器。
活动准备:
挂图圣诞帽一个手摇铃沙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圣诞老公公愁眉苦脸,原来…
二、歌曲律动
情感表达:练习各种表情的变化。伤心、生气、快乐、担心……
听语词律动:慢板:听到慢的语词时,幼儿坐着左右摇摆,做出伤心、伤心、无奈的表情。
快板:听到快的'歌曲节奏时,幼儿站立欢喜的拍手、转圈
三、乐器听辨,替换语词
道具:手摇铃
(1)手摇铃:教师将手摇铃藏于衣服里,让学生听辨
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慢板:老师将手摇铃藏在口袋里,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手摇铃跟着音乐摇动,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2)沙球
沙球:教师将沙球藏于袋中,让幼儿听辨
猜猜是什么声音?
慢板:老师将沙球藏在袋中,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沙球跟随音乐摇摆,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四、听找游戏
道具:触摸袋手摇铃沙球
触摸袋游戏
(1)老师:将手摇铃与沙球放触摸袋里,老师敲奏其中一样乐器。
学生:请幼儿听辨音色并着出袋子内的乐器。
(2)圣诞老公公送礼物
教师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公公,请幼儿闭上眼睛,将乐器分给幼儿人手一份
慢板:背着袋子慢慢走,结尾时将其中一样乐器放在幼儿边上
快板:请幼儿真开眼拿起乐器敲奏,并跟随音乐唱歌。
奥尔夫音乐教案大班 篇五
活动目标
通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启发孩子去感受、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力度,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音乐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活动准备
纱巾、头饰、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海的波浪》
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完整地倾听音乐《大海的波浪》,让小朋友自由想象音乐内容,谈谈对音乐的感受。提问: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二、欣赏《大海的波浪》
再次欣赏音乐《大海的波浪》,幼儿看着幻灯片的画面,听老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的情景。那到底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三、表现音乐
1、让幼儿亲自感受音乐,通过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力度。
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变成波浪吧!大波浪怎么样?小波浪怎么样?
②波浪真美啊!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游戏吧!
1、用纱巾演绎海浪,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波浪们美极了!连天上的彩虹都想和我们一起游戏啦!(出示美丽的纱巾)来,我们一起游戏吧!(幼儿自由选择纱巾)
2、分角色游戏。
①大海里除了有波浪,还有什么?
②(放音乐)请个别孩子扮演海鸥、小鱼等角色,在“海浪”中穿行。
四、结束活动
天黑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六
20xx—20xx学年度
第X学期
幼儿园逐日计划
单 位:佛山市历下区天真幼儿园
班 级:小(xx)班
教师姓名:xxx
所在学科:xxx(第xx教研组)
二0一四年X月 至 二0一四年X月
主题一:【奥尔夫音乐教案】
计划时间:3周
第x周(20xx年x月x日——x月x日)
上午备课格式:
星期xx月x日 上午
一、 晨间活动:
二、 早操活动:
三、 教育活动:
活动一:音乐领域《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乐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准备:
飘带若干、图片、铃鼓一个、白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欢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教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意根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互相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三、道具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师:漂亮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飘带。
(1)教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四、听辨乐器演奏的“短长长”节
1、教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教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五、导出活动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不用写导入、展开、结束了,直接写1.2.3等等)
★活动反思: xxx
活动二:Xx领域xx《xx》(待添加)
(一)活动目标:
1、 2. 3.
(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1、 2. 3.(不用写导入、展开、结束了,直接写1.2.3等等) ★活动反思:
四、 户外活动:
(体育游戏还是户外自由活动《活动名称》)
玩 法:
补充备课(格式):
第一周(20xx年 月日——20xx年月日)
星期X 20xx年月 日 上(下)午
一、生活活动指导:
二、区域活动:
(一)材料投放:
(二)活动过程:
(三)指导重点:
三、户外活动:
体育游戏《xxxx》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玩法:
(四)指导重点: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6篇《奥尔夫音乐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篇
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