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春秋战国的纷争》,如果能帮助到您,众鼎号将不胜荣幸。
春秋战国的纷争 篇一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知识结构: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展示内容:一、故事导入法。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 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 、 。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战国七雄 、 、 、 、 、 、 。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 、
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巩固达标: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 )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
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9.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归纳生成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课后反思:1. 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影视资料、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实践证明:历史课和电影课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2.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主动探寻知识。3. 成语故事演讲和历史剧表演,其最大的好处是寓教于乐。但是,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在课外多加以指导。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教案大全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烽火戏诸侯》的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一:诸侯与天子之间这样说明了什么?烽火戏诸侯之后政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此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不久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问题二:你知道东周是如何建立的吗?分那两个阶段呢?他们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出现急剧的变化,被称为大变革时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变之一------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件展示课题: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讲授新课:
第一篇 春秋五霸-------问鼎中原,谁主沉浮
合作探究探究历史背景(学生结合多媒体的材料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一,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问题二,为什么诸侯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问题三,诸侯进行战争的目的何在?
问题四,当时有哪些霸主?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主实际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过渡:那谁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呢?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材料:
材料:齐襄公死后,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哥哥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是纠的大臣,为阻止小白即位,曾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公子纠过了六天才回国,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继位,成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教师:通过教材和以上材料的分析了解,思考一下问题:
(1)你认为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2)他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方式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答案。
教师:自然条件有优越;根本原因是管仲改革;方式是会盟。
教师过渡:齐桓公以后,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有关晋楚争霸的故事-----退避三舍。同时提出设问: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即晋文公称霸的手段)
3、晋文公取得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原因呢(即称霸的条件)?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教师: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了晋国成为新的霸主,同时也是春秋争霸的第三位霸主。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教案大全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②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③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④思考:西周分封制埋下的历史后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动画:《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
3、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
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又将向我们展开怎样恢弘的历史画卷呢?”导入第6课学习。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
春秋
战国
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自学课文P30-32完成以下问题: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等。
3、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
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
4、说出战国七雄:
5、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6、请你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成语。
四、合作探究:
一、春秋五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年)
1、展示《史记》资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学生读材料,概括出春秋时期的特点:周王室日益衰微和诸侯争霸。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有什么关系?”
2、观察课本31页《春秋争霸形势图》,回答“从图上看,当时有哪些比较大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出现与哪一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最先成为霸主的是谁?”让学生明确诸侯国的位置,回忆分封制,由第一个霸主转入齐桓公称霸的学习。
【师】“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自然条件: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齐桓公? 2、 根本原因: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 首霸 3、 方式手段:“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的原因
3、【师】何谓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 的注解。)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4、【师】“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5、[教师引导]晋文公怎么样成为霸主的?
[学生回答]晋文公上台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后来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6、【师】对!这场战役中有 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生】退避三舍!
【师】“退避三舍”的实质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寻机歼敌的策略。
7、[教师提问]现在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位霸主的历史我们讲完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大家讨论一下,选出代表来回答。
[学生讨论]……
【师】“城濮之战”后,进入晋 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8、【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
【师】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春秋战国的纷争 篇四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了解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
二、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三、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 、 三个国家。
6、公元 年, 和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 结果 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的进攻。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三):春秋争霸
1、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解决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改革、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四):战国七雄
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1)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2、思考: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五)、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韩赵魏,桂陵马陵孙膑计。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填空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
a.秦孝公 b.齐桓公 c.宋襄公 d.晋文公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填表
时期 战争目的 战争规模 代表战役
春秋
战国
(二)、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春秋战国的纷争 篇五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 篇六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知识梳理】
一、春秋争霸
1、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 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众鼎号●www.1126888.com(中著名的霸主有 、 、 等。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以“ ”为号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 国国富兵强。
二、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分天下,形成 、 、 三国,这样就形成了战国七雄。具体位置:东: ;西: ;南: ;北: ;中间: 、 、 。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
①围魏救赵的 战役,交战双方是: 和 。
②马陵之战,双方: 和 。
③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 战役。赵军大败, 万人被俘,坑杀。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2、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 ( )
a.战国七雄 b.春秋五霸 c.张骞通西域 d.昭君出塞
4、与城濮之战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
a.尊王攘夷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时期的“减灶计”运用于哪一战役 (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6、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分天下形成的国家是 ( )
a.齐、秦、楚 b.赵、魏、韩 c.燕、赵、魏 d.秦、赵、燕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二、非选择题
1、在下列位置图中正确填写战国七雄的位置。
【拓展视野】
1.(08山东临沂卷)“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湖北 黄冈卷)“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 )
a、 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知识梳理】
一:周平王、春秋、战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尊王攘夷、管仲、齐国
二:韩、赵、魏、齐、秦、楚、燕、赵、魏、韩、桂陵、齐国、魏国、齐国、魏国、长平、四十多
【自主检测】
选择题:a.d.b.d. a.b.a.
非选择题:见七上p33页
【拓展视野】b d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春秋战国的纷争》,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