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角的度量》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新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了角,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举手发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纸,画一个角。
3.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觉得自己画的大的同学请举手。
4.老师这里也画了两个角(出示课件2),你们仔细看一下∠1和∠2哪个更大呢?
(给同学们一点观察的时间)觉得∠1大一点的请举手?觉得∠2大一点的请举手?
5.(发现都有举手,而且有些学生犹豫不定)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师:这些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刻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度值,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师:我们分别称之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刻度线都集中到了……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师生对话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调整,随时出示课件4)(幻灯片显示量角器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介绍0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
2.建立1°的概念
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三、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书本37页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边说量角方法,边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PPT显示,并且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断(请用手势“√”或“×”表示)。(依次播放课件)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先看一下上面两个角,在书本的38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是量角器量一量,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量的又快又准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你们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书本上下面三个角的度数。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四、课堂活动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五、总结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做简单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量角,我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角的度量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生: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师:嗯,说的真好,那么你会判断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生:能。
师:那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啊?
生:第二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是角。
师:同意吗?
生们:同意。
师:那么哪些不是角呢?
生: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
师:哦,这些都不是角。所以我们在判断图形是不是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它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直直的边。好,那么,请同学们继续看,这也是一个?
生:角。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
师:那么这时候呢?
生:变大了。
师:那么,同学们,这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啊?
生: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
师:对,一个角的大小跟这个角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角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角的知识好不好?
生:好。(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何能够精确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角,请你告诉我,这两个角哪个大?
生:角1那个大(角2那个大;一样大)【也可能回答的一样,都是角2那个大,这时候问他,大多少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这两个角,觉得角1这个大一点,又好像角2那个大一点。到底哪一个大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比较比较呢?
生:重合。(用量角器,师:哦,你知道用量角器来量,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1) 引入第一种方法:活动角(能够比较出大小,但不精确)
师:老师这儿呢,有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一下,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那个比较大的角,怎么找呢?请一位同学上来尝试一下。 生上台尝试。得出角2大。
2)引入第二种方法:小角拼凑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比较出大小,大多少)
师:恩,有了活动角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角2大,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工具,是一些小角,有没有哪个孩子想到办法用这些小角来量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呢?我请三个孩子共同上来完成这个过程。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摆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同学们在摆的过程中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小角的顶点要对其大角的顶点。最下面的小角的边要对其大角的边。
师:恩,很好,通过这个方式我们也得出了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1用了三个小角,角2用了四个小角。
师:角2比角1?
生:多了一个角。
师:通过用小角我们不仅比出了大小,而且我们比的更精确了,知道了大多少。
生:对。
师: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再用这些小角来试一试好不好,谢老师随便画一个角。
3)给出任意角,发现小角的方式的局限,引入量角器
师在黑板上作图,随意画一个角。
师:好,现在我想知道这个角和角2哪个大?你们能不能用小角来尝试一下?
请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师:好,结果出来了吗?
生:出来了。
师:哪个大啊?
生:角3
师:那么谢老师要问了,大多少呢?
生:大一点点。
师:大一个小角?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啊?好像我们的小角太大了。怎么办呢?怎样我们才能精确的量出大多少呢?
生:那我们就把角做得再小一点。
4)介绍量角器(中心点,外圈刻度,外圈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内圈零刻度线)以及角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读法及写法。
师:为了要把角量得更精确,古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那就是量角器。这个量角器,同学们看,这个量角器是个什么形状的啊?
生:半圆形的。
师:对,古人把这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份都是一个很小的角,所以量角器其实就是由一个一个很小的角组成的,每一个小角的度数是:1度。记作:1。计量角的单位叫做:度,用一个小圆圈表示。我们一起来用手比画一下1度。那么十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多少?
生:10度。10度应该怎么写呢?先写一个?
生:十。再在右上角上画一个小圈。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画一下,请注意小圆圈要画在右上角。那么60个这样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60度。
师:在作业本上写一写。90个一度的小角组成的就是?
生:90度。
师:好,我们继续观察所有的小角的顶点都汇集在一点上,这儿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什么特点?这个量角器有两圈?
生:数字。
师:是两圈刻度。这两圈刻度有什么特点呢?
生: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师:外圈的零度在哪儿?
生:这儿。
师:很好,这个零度所在的这条线叫外圈零刻度线。那么根据这个外圈零刻度线,那么内圈零度所在的线叫什么呢?
生:内圈零刻度线。
师:内圈零刻度线在哪儿呢?你能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吗?
生:能。
师:好,请你找一找。然后指给我看一看。很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量角器的知识,你能不能指着自己的量角器告诉你的同桌量角器上的每一部分呢?
生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看书并勾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翻到第37页,在37页的中间有一段话很重要,请同学们用笔把这段话勾起来,“角的计量单位是~”
5)量角器的使用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度量角的工具,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应用这个量角器来量角呢?首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角的一边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仔细看,我们要数它的度数,应该从180度数起还是从0度数起?
生:0度。
师:好,这里的零度在外圈上还是在内圈上?
生:内圈上。
师:那么我们就要沿着内圈数。10度,20度,30度~另一条边落在了哪一条刻度线上了呢?
生:60度。
师:所以这个角的度数就是?
生:60度。
师:很好,我们再来回忆并尝试一下这个过程,首先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很重要?
生:中心点对顶点。一条边要对齐零刻度线。看准0度在哪儿。
3、生尝试应用量角器并总结
师:很好,那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试试呢?
生:想。
师:好,就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尝试一下角2的度量,开始。
生同桌尝试。
师:好,量出来了吗?
生:量出来了。
师:你是怎么量的?老师想请一对同桌上讲台上来试一试,请一个同学做,一个同学说。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想上来尝试一下的呢?
生同桌2上台尝试。
生:我们是这样量的~
师:他们量的好不好啊。
生:好。
师:你们是这样量的吗?
生:是的。
师:很好。谢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步骤,其实呀,就六个字:两重合,一看准。什么两重合呢,就是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准就是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六个字。
生们:两重合,一看准。
师:请你告诉你的同桌,这两重合,一看准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互相解释。
4、生实践应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尝试量一量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请你们量出,角1,角2,角3,角4,角5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尝试。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测量的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对角的测量,同时总结出角的大小的规律,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岔开的大小,岔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度量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角,学习了直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内容总结起来有三多:1、数学概念多(如:1度角的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2、知识盲点多(几乎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的数学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3、操作程序多(度量角是一次关于手和脑是否协调的挑战)针对教材的这些情况,我尝试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概念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解决操作问题。
二、目标预设
1、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出角的度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的方法,能正确度量出角的度数。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五、教具、学具
量角器、三角板、投影仪、课件。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以及动听悦耳的音响创造氛围,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为:引入课题
------认识量角器------合作探究量角方法------拓展应用等几个环节。
(一)、猜测导入新课
1、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角?
2、同桌同学每人画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3、课件出示3个角,让学生猜谁最小,并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学生纷纷猜测,引起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主动、快速地进入到教学中。
师问:你知道用什么来量角的大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角的概念引入,使学生感到过渡自然,通过猜一猜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
(2)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用你的语言进行描绘。
学生1:上面有一个中心点。
学生2:有许多刻度线。
学生3:有两圈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用课件显示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课件显示,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量角器上的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把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情感得到同步发展。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量角器的中心、两条零刻度线。看一看内刻度和外刻度。
2、教学角的计量单位
(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计量线段的长短的常用的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角的大小用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板书:单位
度
符号“°”
(2)教师:多大的角是1度的角呢?把量角器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叫做1度角。
课件出示:“什么是1度角?”以及实践活动要求。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显示1度角,并用颜色鲜艳的线条显示出来,同时在实践活动中配以动听的音乐,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锻炼了能力。
本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3)实践:
从内刻度找:55°
70°
130°
180°
从外刻度找:80°
15°
180°
(4)质疑
师: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
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思考、交流。
教师:每一中工具都有其巧妙之处,今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3、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1)教师:你们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2)各小组尝试量角
投影出示和
(3)每组选代表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4)归纳方法
课件演示量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让学生记忆,通过多媒体的互动性,演示量角的过程,使量角的方法具体化,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个量角过程,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观察与思考,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两个60度的角,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的度数越大,叉开的越大,角的度数越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可以很快地发现规律。
提问:角的大小为什么与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学生:因为角的两边是射线,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本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猜一猜
课件出示:让学生猜测角的度数。
利用课件中色彩鲜亮的图形吸引学生,后用课件的互动性,将学生的回答与课件演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课堂小结,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0”
2、在观察和阅读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3、在合作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
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5、会测量实际生活中一些角的测量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⑴ 媒体出现三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
⑵ 针对第三组角大小比较结果的不同意见,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
不同方法。如:用重叠的方法,用两小木片做的活动角作工具等,
隐约出现测量角的“尺”的雏形的概念)
⑶ 多媒体出示射线OA,围绕O点旋转,留下一组若干个角。
想象一下,测量角的大小的“尺”将会是怎么样的。
⑷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新授
1.现在让知识老爷爷介绍一下角的度量单位。(听录音,略)
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角度计量单位。
认识10的角
出示一个圆,分成两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弧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1度用10 表示。
板书: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课件) 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量角的尺竟然是半圆形的,你想到了吗?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文具盒里的这把尺。它叫量角器。
(1)请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找到几座“城堡”。
(媒体出示)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圆称为内刻度线, 外
圆称为外刻度线,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相对于内外刻度线的00 刻度线。
⑶ 操练:把“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指
到相应的部位。
3.学习量角
⑴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师出示90度的角,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测量一下,并说说量角方法,如不清楚可请书本帮忙P86例1。
操作并归纳:
A. 点对点
B. 线对边
⑵ 出示400、1400的角,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测量角的第三步:
C. 0在外数外,0在内数。
⑶ 想一想,角的一条边指着内外刻度线,度数是400、1400,怎么读正确呢。(用零刻度线在内圈的看内圈,在外的看外圈,或者用它们与900比较确定锐角或钝角)
(三)巩固
1.测量(边说方法边量角)
先猜测,再测量量角注。(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 (1)这里有二个角。同学们先不量。先猜一下角的度数
(2)量一量看看你们有没有猜对
2、应用
⑴有一个角,一部分被东西遮住了,想一想这个角多少度。
⑵这是浦东的金海路和杨高路相交的十字路口的示意图。现请同学测量两条相邻分隔线夹角的度数。
3、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这个角的度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感到那些地方要值得注意的。
角的度量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角的度量》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下一篇:勇敢的小兵(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