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案优秀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数一数》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数一数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手口一致地点数1。
观察活动室,能正确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活动准备
神秘袋、杯子、铅笔、书、小皮球。
“1”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将杯子、铅笔、书、小皮球放入神秘袋内。
2老师请幼儿轮流从袋中取出一件物品,并说出该物品名称。例如一个杯子、一支铅笔、一本书、一个皮球等。
3当幼儿说出该物品时,老师同时举起“1”的数字卡,说明1的数字和数量。
4出示神秘袋内所有物品,请全班幼儿数数每种物品的数量。
5与幼儿一起观察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1。例如垃圾桶、饮水机、白板、厕纸架等。
6请小朋友取任意的一件玩具,放在筐中。
活动评价
能点数1的数量。
活动建议:
户外活动时,每人捡一片落叶,复习巩固对数量1的理解。
《数一数》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
2、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
3、学会观察、发现实物的特征,并能根据实物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4、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分类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积木若干、水果若干、蔬菜若干。
2、三个贴有积木标识,水果标识,蔬菜标识的篓子。
3、课前对幼儿进行分类知识的基本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数数积木有多少。
(1)积木分一分,教师出示一筐积木,我们来玩积木了,可它们怎么跑到一起去啦!怎么办呢?请一名幼儿将积木分类、分开摆放。
(2)每种积木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数目?教师引导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积木的数目。
二、分水果、分蔬菜。
(1)介绍活动。教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2)幼儿个别操作:幼儿将一篓里的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数没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点卡表示。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X个玩具用点子X表示。
三、幼儿集体操作。
每组一篓玩具,请幼儿用玩具找点卡。教师讲评。
四、送玩具回家。
我们现在送水果宝宝和蔬菜宝宝回家吧。
请幼儿把自己分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老师抛出去的问题能很快的回应,第一次集体回答的时候都能及时并正确回答,第二次活动时实物排列的难度加大,幼儿数数的要求自然提高,按照计划得开始让幼儿出现些错误,提醒幼儿细心,耐心,并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操作活动时,也发现了不少幼儿存在的问题,幼儿差异性较大,需继续这方面的连续,缩小幼儿间的差异。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篇四
准备
搭建好的6幢房子(简单的:3幢一样的房子;较难的:3幢不一样的房子)
幼儿每人三张统计表(分别表示1、2、3号房子)、笔、大的黑板架、磁铁。
目标
正确点数15块以内重叠摆放的积木,积累数数的多种策略。
尝试记录数数的结果。
过程
一、数一数,了解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么?(3幢一样的房子。)
2、数一数每幢房子一共有几块积木,试试有几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原来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块块数、一层层数、一列列数、一排排数。
二、尝试记录,体验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变成3幢不一样的房子了,请你用记录表来统计每幢房子用了几块积木。
2、(出示记录表)提问:记录表上的数字和文字表示什么意思?(1号、2号、3号房子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记录,表格上的数字表示记录的步骤。“数量”表示每一次数积木的块数,“合计”表示这幢房子一共用了几块积木。)
3、要求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分别数出3幢房子(1号、2号、3号房子的积木数量、难度递增)各用了几块积木,教师关注幼儿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按块数、按层数、按列数、按排数等)。
4、尝试使用记录表记录操作结果。
三、交流验证,积累数重叠物的不同方法
1、提问:x号房子用了几块积木?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幼儿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共同讨论、纠错。)
2、小结:数重叠摆放的积木时可以按层数,也可以按列数,还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隐藏的。统计时仔细一点,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块积木了。
四、延伸活动
区角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数数那些重叠、遮挡得更多的房子。
数一数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数字儿歌,尝试正确的使用量词。
2、初步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味。
活动准备: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PPT图片,学习正确的使用量词
1、观察讲述图片。
(1)师:农场里动物多,快来快来数一数。出示两头猪PPT图片后提问:它是谁?
幼:小猪。
师:谁来数一数?
幼:两只猪。
师:周老师这里有一个更合适的量词来说:两头猪。我们一起说一说:两头猪,两头猪。两头猪用数字几来表示?(2)
(2)师:出示三匹马PPT图片后提问:谁来了?
幼:马。
师:几匹马?
幼:三匹马。
师:我们一起念一遍:“三匹马,三匹马。”“三匹马用数字几来表示?”(3)
(3)师:出示一头猪PPT图片后提问:这是什么?
幼:一头猪。
师:一头猪用数字几表示?(1)
(4)师:出示六只母鸡PPT图片后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了?
幼:母鸡。
师:有多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多少?
幼:六只鸡。
幼:六头鸡。
师:有的说六只鸡,有的说六头鸡,周老师说大的动物用“头”,小的动物用“只”,母鸡比较小,所以用“只”。“六只鸡”我们一起念一遍。六只鸡用数字几表示?(6)
(5)师:出示四匹马PPT图片后提问:谁又来了?
幼:四匹马。
师:小朋友学会了这个“匹”,真棒!四匹马用数字(4)来表示。
(6)师:出示五只鸡PPT图片后提问:又是(鸡),几只?
幼:六只。
师:一起告诉我,六只鸡用数字几表示?(6)
(评析:通过交错出示小动物PPT图片,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并让幼儿巩固数字与实物的配对,在语言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
2、(出示小动物排队的课件)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
师:农场里的动物可真多啊,今天小动物要来考考你们,请你们按照数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给这些小动物排队。谁排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念一念。(念两遍)
(评析:让小朋友给小动物排队,既让幼儿巩固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排序,又让幼儿按照儿歌的。顺序来组合,为学儿歌作好准备。)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课件)第一遍欣赏儿歌
师:周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数一数》,想听吗?请你们仔细的听。
提问: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评析:第一次让幼儿欣赏儿歌,初步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记住儿歌的名称。)
2、(出示儿歌的图谱)第二遍欣赏儿歌
师:儿歌中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会发出什么声音?请你们再听一遍。
师:小猪(小马、母鸡)在干什么?小猪睡觉(小马走路、母鸡生蛋)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念出来。“小猪睡觉呼噜噜”(小马走路嗒嗒嗒、母鸡生蛋咕咕嗒)用什么动作表示?
(评析:第二次让幼儿欣赏儿歌,欣赏儿歌前便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后面的提问作好准备。幼儿模仿小动物做动作,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念儿歌,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1、看图谱带幼儿完整念儿歌。
师:我发现小朋友学得很高兴,现在让我们看着图谱把儿歌《数一数》完整地念一遍。
2、幼儿跟随老师念儿歌,幼儿边念边打节奏。
师:那你们想把儿歌念得更好听吗?我们一边打节奏一边念儿歌。(念两遍)
3、要求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师:除了打节奏念儿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念儿歌?
幼: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好,现在让我们边做动作,边有节奏地念儿歌。
4、要求不看图片,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师:这回老师要把图谱收起来,你们有信心念出来吗?注意要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幼儿站起来边念边做动作。)
(评析:让幼儿以不同的形式来念儿歌,既增强念儿歌的趣味性,又让幼儿与老师互动起来。)
活动延伸:
迁移经验,引起幼儿创编儿歌的兴趣
《数一数》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看来我的这一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数一数》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口手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幼儿能边用手指物边数数。 活动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汽车、足球、);课件(生日蛋糕);音乐《生日歌》。 学具:每组几张实物卡片(数量在3以内)。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故事《乐乐过生日》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点数的兴趣。 今天有一位乐乐小朋友过生日,他想让我们小朋友和他一起过生日,小朋友愿意吗?(愿意)。可乐乐的家有点远,小朋友走不去,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坐车去。 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的图片,数一数,一辆不够坐,然后依次出示三辆小汽车,让幼儿数出1、2、3,鼓励全体幼儿一起数。笛笛叭叭……开车走了(幼儿可以做开车的动作)。 二、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物体。 1、乐乐家到了,我们下车吧。老师按门铃。哇!乐乐家好热闹啊!我看到了乐乐的生日蛋糕,好漂亮,小朋友们想看吗?(教师放课件) 引导幼儿观察生日蛋糕(一个生日蛋糕、两只老鼠、三朵花、三支蜡烛)。老师和幼儿一起数一数。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总数量。 2、今天乐乐也收到了漂亮的生日礼物,教师出示图片(皮球),请个别幼儿上来数,提醒幼儿用小手边指边数。(集体表扬)他数的好不好呀?为什么?接着再请两个幼儿上来数。 3、老师小结:数的时候要注意:手口一致,边点边数。 4、老师和全体幼儿一起数一边,要求口手一致地进行点数。 三、幼儿操作活动,巩固口手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1、教师示范活动的方法,请幼儿仔细看:幼儿从小盘子里任意取一张卡片,先看看是卡片上是什么?然后用手边指边数,要数出声音来。数完后再拿一张数。 2、幼儿活动,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先告诉大家拿的是什么,再把卡片放在投影仪上数给同伴看。(表扬为主,帮助纠正) 四、放生日歌,请幼儿一起拍手唱歌,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7篇《《数一数》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上一篇:《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