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优秀4篇)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一
一、说教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四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三、说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点出文体的不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接着抓住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发现论点
1、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的怀念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肯定有新的发现,谁愿意来说说?(区别于其它课文,说出文体上的不同)
3、对,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我们的党和人民正面临着重重困难,为了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主席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同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向这种既不写人,也不叙事,既不写景,也不状物,而是在处处说明一个道理,阐述一个观点的文体,我们把它叫做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4、议论文通常有一个中心论点,即说明的一个道理或阐述的一个观点,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层层论述。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5、对,就是文章的题目。再次齐读课题,围绕“为人民服务”,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谁?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
二、理解论点,体会含义
1、其实,作者已经把同学们最想解决的前三个问题集中体现在课文当中的一个自然段里了,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自然段用括起来,同时画出最能说明“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句子,并且圈画出最引起你注意的词语,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⑴体会“完全”、“彻底”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这句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不容易的,而张思德同志却做到了。借助资料袋,了解张思德。
⑵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他们是怎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⑶是啊,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是他们“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与中心论点联系最密切,向这样直接点明文章中心,亮明文章观点的段落,我们把它叫做中心段。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牢牢记住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三、围绕论点,理清思路
1、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2~5自然段,自读批画。(建议同学们可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其中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一个意思,把最能概括这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点拨:发现有的学生在一个自然段里画出好几个句子,提示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并且批注在书上。
3、组织学生逐段汇报:
第二自然段:死的意义不同: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教师追问有什么不同?)
第三自然段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自然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第五自然段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小结:文章第一自然段高屋建瓴,开篇点明了“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四方面展开层层论述的,构成了严谨的总分结构。这种结构上的严谨的恰恰是议论文表达的特点之一。 那么,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进行具体表述的?下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四、模拟演讲,感悟背诵
1、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窑洞前演讲的现场,让我们跟随着时空的转换,去聆听他那深情的演讲。想想看,面对人民,面对群众,面对老师,面对同学们,应该如何演讲?指生演讲。
2、那天的讲话,毛泽东手里没有讲稿,却有备而来。他缓步上台、神情凝重、低头默哀,然后开始了深情的的讲演。根据提示背诵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的,是彻底地( )的。( )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中心论点)
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谁?什么是?为什么?)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如何做?)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服务》反思 篇二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我在教学中以文章的段与篇、句与段结构和句与句的联系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严谨语言风格和文字的魅力却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我甚至产生了成就感、自豪感,觉得自己辛勤耕耘的种子已开花、结果。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我也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就连我认为很普通的一句话都被学生诠释得精彩至极,这就是个性化的阅读。多美的课堂呀!没有理性化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的感、读、悟!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跑来对我说:“老师,预习的时候我并不想读这课,实际上这篇课文写得太好了,回去我一定把它背下来。”还用说什么呢?还要再费什么口舌呢?“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样透彻的理解出自一群小学生之口,课堂上我显得很兴奋,也很激动,我从心里佩服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学生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三
徐辛夷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篇四
课前准备: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经常听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体裁。
(1)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2)交流收集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议论文的特点。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积累
1、积累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
2、填空,体会句子的特点,并练习仿写。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四、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课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展开论述的。
3、培养合作学习、阅读理解的能力。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研读,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注意含义深刻句子的体会。
如:(1)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
(2)联系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你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
3、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三、朗读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结成小组练习朗读背诵。
四、拓展延伸
找一篇你喜欢的议论文,尝试阅读,看看它围绕什么主题组织了哪些内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