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优秀4篇
《绿色蝈蝈》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作者法布尔在文章中对昆虫进行形象的描绘,同时又渗透个人的情感,语言幽默,描写生动。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把握蝈蝈的特点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众鼎号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学目标: 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绿色蝈蝈》教案 篇二
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设计:
一、导入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字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速读课文,梳理信息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用简洁语言归纳
声、形、斗、食、居
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四、研读,品语言
①师:《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②再读(默读),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
③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④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a.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雅称吗?
b.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⑤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延伸
1、读罢此文,你一定也对蝈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假如要你给蝈蝈拍张特写,你最想拍它的什么状态?给你的图片怎样命名?
2、蝈蝈是一种昆虫,你能不能说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呢?(增加知识积累)
3、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吗?(简述后作课外练笔)
《绿色蝈蝈》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2、学习法布儿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二、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前准备: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可让学生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解决阅读障碍,积累字词:
扰乱哀鸣狩猎喧嚣暗哑沉寂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津津有味
2、再读课文,概括每段要点:
阅读方法指导:
1)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2)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示例:第1段:村里的人都去参加国庆,只有我一人倾听田野的节日音乐会。
(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通过阅读文章,你发现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我们对蝈蝈的习性有了哪些了解?
(五)重点研读,质疑答问,合作交流:(第二课时)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者句子,为什么?
(六)类比阅读:
《现代汉语小词典》对蝈蝈的介绍:蝈蝈[名]昆虫,绿色或褐色,善跳跃。雄的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请比较:两者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七)拓展训练
大自然是美丽精彩的。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画面,并就你最熟悉的来写一段文字。给我们作一介绍。
《绿色蝈蝈》教案 篇四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学习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口头和书面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并体会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变换人称的好处。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法。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
合作探究――它山之石,写法借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2、展示图片,介绍作家
3、积累字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指导(快速阅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了哪些内容。): 1、紧抓中心句 2、紧抓关键词
2、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小组合作,思考:
(1)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2)蝈蝈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
(3)蝈蝈的外表是什么样子的?
(4)蝈蝈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些什么食物?
三、问难质疑,合作探究
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解疑。
四、它山之石,写法借鉴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五、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设计:
绿 色 蝈 蝈
法布尔
声音特征 拟人
内容 形体特征 写法借鉴
食性 对比
教学反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五年级暑假作业优秀3篇
下一篇:《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