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远方的大山》【优秀7篇】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词;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3、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超越的成功与喜悦,培养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
4、能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读过课文的感受。重点、难点
1、理解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通过刘翔心理变化的语句感受刘翔不断超越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复备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播放刘翔冲刺的影像,认识刘翔{或者让学生说说他知道的刘翔}
2、我们都知道刘翔是亚洲飞人,然而,你们可知道他是怎样成为飞人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刘翔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成功地经历。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跨栏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
成绩记录呐喊
学生读生字词,说说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不理解的地方。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的“远方的大山”指什么?为什么刘翔会把约翰逊当做大山?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有关顺序的词句。
四、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二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2004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3.读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
4.阿兰·约翰逊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为刘翔心里的“大山”呢?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补充资料。
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刘翔的自传。
【设计意图:刘翔和约翰逊,这是文中两个关键的人物,如果不了解他们,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为了防止学生对资料不加选择地照本宣科,我特别强调“说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对于约翰逊,我则在课件中重点出示他在刘翔没有成名之前的巨大影响力,旨在突出他的“大山”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刘翔靠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对手阿兰·约翰逊,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默读全文,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用横线划出每一个时间段刘翔对阿兰·约翰逊的看法。
4.交流: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
5.小结:在刘翔的眼中,阿兰·约翰逊就是一座大山,从“遥不可及”到“站在山脚下”到“成功翻越”。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设计意图:从时间上看,清清楚楚一条线。理出脉络,分段、概括内容,水到渠成。
从授课实际看: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有所忽略。实际上这句话也很重要,“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可见刘翔对约翰逊仰慕已久,更能突出这是“远方的大山”。】
三、精读第一段,感受刘翔对“远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吗?补充资料。
2.刘翔开始训练跨栏的时候,阿兰·约翰逊已经是世界跨栏冠军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刘翔这样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理——读第2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奢望、遥不可及
【设计意图:两个关键词,既要知道词的本意,更要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在文中的意思。突出翻越这座“大山”困难之大。】
4.朗读一、二自然段,感受刘翔对约翰逊的崇拜。
四、精读第二段,感受刘翔对“翻越大山”的追求
1.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刘翔训练跨栏的三年后,有了与约翰逊第一次碰面的机会,那是在200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当时的比赛结果怎样呢?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理解“风驰电掣”。
2.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而刘翔连决赛的资格都没有。此时,他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勇于挑战)
【设计意图:此处目的在引导学生感悟:刘翔勇于挑战,敢于向高手挑战。
从授课实际看,有部分学生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学生提出,此时的刘翔是自卑的,因为自己与约翰逊的差距太大了。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于是我引导学生,刘翔的可贵在于他没有因为对手强大而一味地自卑下去,他给自己树立了大胆的目标:“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
3.2001年,刘翔亲眼见到了约翰逊,但是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他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看来,约翰逊真的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2002年,刘翔有了一次和约翰逊并肩跑步的机会。这次刘翔能缩小与“大山”的距离吗?读第五自然段。
多么遗憾的一次比赛啊!此时,看着约翰逊的背影,刘翔又会想些什么?
4.因为刘翔的刻苦训练,他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抓关键词“竟没有一次”“差距越来越小”“屡屡”“总是”,朗读体会。
5.对刘翔来说,总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看来,约翰逊确实是一座大山!
刘翔在自传中写道: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理解“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从近10次比赛“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从“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可见刘翔翻越“大山”难度之高,但刘翔从不气馁,更可见其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课堂上,学生由刘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鲁斯王子,真好。】
五、精读第三段,感受刘翔“翻越大山”的喜悦
1.刘翔虽然屡屡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约翰逊为目标,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刘翔迎来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观看视频《刘翔跨栏生涯:刘翔2004年第一次战胜约翰逊。flv》
看看刘翔在自传里是怎样描写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一段贴合文本的视频,对学生朗读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无需多加指导,学生情感很快投入。】
2.刘翔赢了,数万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此时,刘翔有什么反映?
“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刘翔为什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3.读第11自然段: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是谁让刘翔“回过神来”?约翰逊!
4.约翰逊和刘翔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朋友,因为任何一场比赛都是“友谊第一”。所以才有了比赛后约翰逊第一个走向刘翔,拍拍他的肩膀,给他真诚的微笑和祝贺。
我们来看看刘翔获胜后,记者对这两位的采访。
观看视频《田径室内世锦赛:刘翔与约翰逊英雄惜英雄。flv》
5.从刘翔和约翰逊的互相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竞争中也要有这样为对手喝彩的健康心态。
【设计意图:本打算淡化这个环节,但最终仍然决定加入。仔细读文,我觉得约翰逊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这样的精神我们有必要传达给孩子,尤其是如今相对自我的孩子们。】
六、总结提升,鼓励学生“翻越远方的大山”
1.“翻越远方的大山”是刘翔给自己设定的目标,2004年之前,这座大山是阿兰·约翰逊。之后呢?刘翔后来又有了新的对手,如比他小三岁的古巴运动员戴伦·罗伯斯等。刘翔的跨栏生涯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直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2.看一则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2012年2月19日《现代快报》)
《7秒41 刘翔破亚洲记录新年首秀完美夺冠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设计意图:刘翔于2004年超越约翰逊,但此后的刘翔仍然在不断翻越新的“大山”,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才是“翻越远方的大山”的真实内涵。
感谢三年级组的老师们,在我上课前提供了一份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这是对刘翔不断超越的最好见证。】
3. 同学们,你的心中也有一座“远方的大山”吗?如果有,是什么?你打算如何翻越这座大山?
4.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三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钩。
风驰电掣 呐喊 和 奢望 选第一个
遗憾 选第2个
二、仿照例子写句子。
1、祝贺:王小明获得了科技文明奖,大家纷纷前来祝贺。
2、当初:我要好好学习,实现当初的梦想。
三、填空。
2001年 想法: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 表现:第一次和约翰逊并肩地站在跑道上。 想法:遗憾
2003年 表现:和约翰逊比赛10次,每一次超越他。 想法: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 表现:跑出13秒6的成绩,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 想法: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去拼搏,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照样子,写词语。
1、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2、最快的阅读 一目十行
3、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4、最激烈的辩论 唇枪舌剑
5、 最荒凉的地方 寸草不生
6、最安静的地方 万籁俱寂
7、最有学问的人 学富五车
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一
1.我总有一天会超过他的,我要继续努力。
2.最后一句。
二
1.省略
2.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3.刘翔,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
4.坚持不懈的努力。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四
一、导入
1、出示刘翔图片:认识他吗?他是谁?
2、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
3、刘翔非常成功。《我是刘翔》则是刘翔所写的一部非常出色的自传体作品,其中生动地记述了他的成长经历。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正是选自此书,文中刘翔记叙了这样的一次比赛经历:
3、出示8—11小节,指名读
4、细心的你发现了吗?今天我们课题正是来自于这其中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
2、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但就在刚刚结束比赛的一刹那,他有点——“迷糊”,(读好,理解“迷糊”?)
迷糊些什么?
3 出示:“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指名读。对于眼前的事实,他敢相信吗?为什么不敢相信呢,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他成长的足迹吧。
三、学习1-2小节
1、自读1-2小节,你能找到他不敢相信的原因吗?(因为约翰逊实力强劲,差距大)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刘翔和约翰逊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刘翔也真切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齐读第2小节)
四、学习3-7小节
过渡:刘翔放弃了吗?他选择了什么?(坚持、翻越)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段话
出示: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感觉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1)、从表面上看,刘翔经历了很多——失败。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段话,看看你还能读懂什么?(关键词句显红)
(虽然失败了,但却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3)、同学们,刚刚我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到——刘翔虽然失败了,但却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请你三读课文,来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看看:刘翔为什么能一次比一次更接近目标?
交流(坚持 不懈努力、不畏强手、敢想敢做、敢于超越)
2、不懈努力,敢于超越,我离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引读)虽然那时候约翰逊——,但是我——(第7小节)
四、回顾8-13小节
过渡: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刘翔时代”到来了——齐读8-13小节。
五、总结
1、获得成功的刘翔是开心的、自豪的,但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艰辛的。
(知道名字——遥不可及——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山脚下——成功翻越)
(很早——刚练跨栏时——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2、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练笔)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3、刘翔不是作家,可《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却深深吸引了我们,因为他用真心、真情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的感受。同学们,用笔真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希望能让你有所帮助。
4、“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说教材。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6册第2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展开。《翻越远方的大山》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刘翔成功的战胜了阿兰约翰逊。课文通过时间顺序,刘翔自叙的手法给人很深的启迪。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本课的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理出刘翔翻越大山的“时间表”,讨论刘翔成功翻越大山的原因。
难点为: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学习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播放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刘翔在面对困难时的内心体会),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读到“风驰电掣”时,用多媒体展示“阿兰约翰逊赢了刘翔”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山”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刘翔成功翻越大山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刘翔的佩服。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刘翔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了作业:大山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说是翻越了“远方”的大山?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 阿兰 约翰逊
让学生更形象化的接受知识。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教学目标: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知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预习反馈
1、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课文内容。
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精读指导
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1.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2、“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3.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
时间
“我”
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
(2)全班交流。
2001年
“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分别交流2002、2003年
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我;
风刀霜剑中,我;
身染疾病时,我;
别人休息时,我;
……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翻越远方的大山》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某种启示。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跨栏 呐喊 纪录
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
2、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
2、“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哪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时间
“我”
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比赛时间 比赛名称 比赛结果
(1)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为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风刀霜剑中,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染疾病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人休息时,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www.1126888.com)llip;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三、感受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3.现在讨论一下,刘翔成功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些原因?
(因为刘翔有目标,有梦想,遇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坚持拼搏,最终获得了成功。)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你知道刘翔的哪些名言?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五、附: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敢于挑战 产生梦想
坚持不懈 追逐梦想
有志者事竟成 实现梦想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7篇《《翻越远方的大山》》,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哪吒闹海 教案优秀9篇
下一篇:滕王阁序教案(最新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