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最新6篇
光现象 篇一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光现象 篇二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 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
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光现象 篇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
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 水放大镜
1.准备材料: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 水中的小石子
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 人造彩虹
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棱镜来研究。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
5.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
五。阅读指南车信箱
光现象 篇四
教学设计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韩同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小学自然课学过。 师: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 师(板书):萤火虫 恒星 水母 火柴 蜡烛 电灯 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称之为光源。 像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 3.设计实验。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展示: 生A:用激光手电沿白纸照射,显示轨迹…… 生B:沿激光射出喷雾,发现一条光束…… 生C:激光手电(蚊香)。 生D:激光手电(水)。 5.分析论证。 师: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6.评估。 师:同学们想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结论)——评估 师: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有没有同学也验证过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展示)。 没有(师:请同学再设计实验,探究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边讨论,边实验) (生讨论,师指导) 展示: 生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生B:激光手电斜射盛水的酒瓶,光发生偏折,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师: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出示课件) 师:嗅,原来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发生改变!可见老师的猜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刚才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 师:对比这三种现象,此时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请分组讨论。 7.提出问题:(生讨论,师指导) 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有时传播方向变了? 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什么情况,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在什么条件下光沿直线传播?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并提出了这么多新问题,下面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科学家,探究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8.假设。 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指板)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讨论) 展示: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板书) 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 生:实验中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物质(水)时,方向变了。 师:光从一种物质(体)射到另一种物质(体)时,说明光经过了几种物质?也就是说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9.设计实验。 师:到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来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说说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展示: 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 B.激光手电斜射有烟雾的白酒瓶。 C.激光手电照射玻璃砖。 D.激光手电斜射烧杯(奶或红酒)。 师:我们看不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否改进? 10.分析论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指板)。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否说出光在什么条件下方向不改变(沿直线传播)? 师:(补充板书)1.特点: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评估。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今天所说的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不很严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做进一步研究。 12.应用。 (课件:(1)开凿大山时,为什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2)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毛毛想想在烈日下怎样防晒?)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把桌子对齐,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做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三)光速 师:节日放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响声,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生:(讨论)光速大于声速。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关于光速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请自学课本。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故事中有哪些物理知识?
光现象 篇五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光现象 篇六
三、物态变化导学案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看清它的 和 ,使用时玻璃泡既不能碰到容器的 ,又不能碰到容器的 ,需保证玻璃泡 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待其示数 后再读数,且视线与液柱的液面 。
4、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前要用力向 甩几下。
5、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 热,凝固要 热。
6、固态物质分 和 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 有熔点, 没有熔点。
7、晶体在熔化时: 热温度保持 ,凝固时 热温度保持 ,非晶体熔化时 热温度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
8、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两种汽化方式是 和 。
9、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的温度叫 ,液体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 。
10、在 温度下只在液体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当 、 、 时液体蒸发会加快,蒸发要 热。
11、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液化,液化要 热。
12、所有气体在 都可以液化;另外,在一定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的最大好处是 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3、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华。
14、升华过程中要 热,凝华过程要 热。
1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前应弄清零刻度、量程、分度值,使用时应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16、体温计是侧人体温度的,与常用温度计的不同体现在:量程、分度值的不同;结构不同;使用方法的不同。
17、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和时间轴平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不存在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
18、平时看到周围出现的“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液体),千万不能说成是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9、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
20、白天气温较高,水汽化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夜晚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灰尘等物体上形成雾,小水珠附在草木石块等物体上形成露;如果夜晚温度很低,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下落后遇冷小水珠凝固成冰与小冰晶一起下落形成雪。
四、光现象和透镜导学案
1、光源是指 的物体,光源分为 和 。月亮、水母、萤火虫、恒星、火把、太阳、点燃的蜡烛、亮着的电灯这些物体中, 不是光源, 是人造光源, 是自然光源。
2、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通常我们用一条 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并不真实存在。
3、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②立竿见影;③日食、月食现象;④ 成像。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 准直;② 瞄准;③排队看直;④木工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小孔成像成的是 的 像。
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其大小为 。光年是 单位。
5、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例子:①潜望镜;②自行车后的反光镜;③水面倒影;⑤镜子。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7、镜面反射是光射到 所发生的反射,而漫反射是光射到 所发生的反射。这两类反射都 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的表面发生 的缘故;我们平常看黑板会“反光”,是因为光在光滑的黑板上发生 的缘故。玻璃幕墙容易产生光污染。
8、雨后的夜晚,路面有积水,若迎着月光走,地面 处是积水;若背着月光走,地面 是积水。
9、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现象造成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平面镜所成的是 。简记为“等距、等大、对称、虚像”)。(2)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 。
10、平面镜的应用: , 。
1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球面镜可分为 和 两类。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如:汽车观后镜、马路边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如: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汽车头灯、显微镜中的反光镜)。
12、光由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13、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入射角: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当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④当折射角增大时,入射角随着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光路可逆”)。当光在空气与其它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于其它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4、光的折射的例子:①海市蜃楼;②雨后彩虹;③筷子在水面处发生弯折;④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⑤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⑥透镜成像;⑦冰透镜取火。
15、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16、(1)凸透镜: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焦点;②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②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7、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 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 ,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时,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1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2)实验过程:①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光现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案优秀8篇
下一篇:《亡羊补牢》教案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