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优秀8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的确,使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更重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 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感情的朗读等。
三、教学目标
1、培养三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 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街头会怎么说。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做客,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情境,一方面深化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
课文感情充沛适合训练朗读,因此要运用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说教法
我根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直观又有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二
师:是啊,这么寒冷,这么饥饿,这么痛苦,这么孤独,谁不盼望温暖,盼望食物,盼望快乐,盼望得到人的疼爱呢!小女孩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于是,她擦燃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美妙的幻想。
1、 学生自学课文
现在我们看,小女孩前后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5次)
2、 下面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自学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一是默读课文搞清楚
小女孩是怎样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二是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擦?擦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三是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感情体会表达出来。
3、 交流
(1) 师:谁能告诉我,这一段写了什么?
(2) 师: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谁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3)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吗?
生:“敢”实际是说不敢,说明小女孩不敢擦火柴。真是奇怪,小女孩是出来卖火柴的,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
(4) 师:是啊!手上成把的火柴,这是自己的,为什么擦一根也不敢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联系课文卖火柴部分告诉我原因吗?
生1:因为我一整天没卖掉一根火柴,一个钱也没有挣到,爸爸就要打我。再擦火柴的话,爸爸更要打我了。
生2:家里等着钱用来给妈妈看病,等我回去还债,等着钱回去买粮…..
(5) 师:既然这样,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为什么她又终于抽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诉我为什么呢?
生1:我是怕打,但我的小手几乎冻僵了,不管怎样,挨打比冻死好。
生2:现在连生命都保不住了,顾不上挨不挨打了。
(6) 师:上面这段话会读吗/谁读一下(先指名读,再指导朗读
指导读:想一想听了小女孩刚才的叙述,你自己朗读这几句话该把什么感情表达出来?该抓住哪些词语?各自试试看(学生读体会,再指名说,指名读,评议后齐读)
┅┅
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因而,在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朗读上面,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自学体会朗读,接着请同学朗读,然后给出朗读的指导,请一位同学来读。事实上,经过指导后,再朗读的那位同学,读出了感情,说明朗读指导是有效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三
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产生了一个幻觉。她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前面。这时小女孩的美好幻想是得到温暖。而火柴灭后,她面对的悲惨现实是寒冷。擦燃第二根时,由于饥饿,她想得到食物,所以火光里出现了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火光里出现了圣诞树,这是因为小女孩太孤独了,她要得到欢乐。小女孩又冷又饿又孤独,她是多么痛苦,然而没人疼她,因为唯一疼她的奶奶已死了,所以小女孩擦燃第四根火柴,在火光里就出现了奶奶,她怕奶奶像火炉、烤鹅、圣诞树一样,火柴灭后就不见了,而赶紧擦着一把火柴,这时,她的幻觉是跟奶奶飞走了。然而火柴灭后,在悲惨的现实面前,小女孩冻死了。
这样的板书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的训练。
(袁金柱)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本剧
场景:未来的中国、中世纪的丹麦街头。
人物:中国小朋友(a同学。b同学。c同学)
丹麦小女孩(d同学)、奶奶(e同学)
故事背景:5XX年后的中国,科技与文明高度发达。几个小朋友用月光宝盒返回到中世纪的丹麦,见证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可怜的生活,并将她带回到中国幸福的生活中来。
12登场:《娃哈哈》歌曲,边舞边唱。
3、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种老掉牙的歌曲。
1、你管呢,我就喜欢古时候的歌曲。
2、就是,多管闲事。现在的生活多没意思呀,难道你不像回到古时候的生活吗?
3、也是。现在的生活太无聊了。整天在家里对着电脑。学什么东西都是冷冰冰的,都快把我憋疯了。还是古时候好呀,听说那时候小朋友们都在一起学习,可真好!
1、 哎,我有个提议,咱们回到过去玩玩,好吗?
2、 好呀,好呀,那咱们回到什么时候呢?
3、 我想咱们到5XX年前的开平小学吧。听说那个时候,开小的同学和老师可好啦。
1、不好,不好。要我说呀,咱们到中世纪的丹麦去。去看看那位传说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们说,怎么样?
23 好呀,好呀,太棒了。
1、那就到我家,坐我爸爸的时空穿梭机去吧。
2、 都什么年代了,还时空穿梭机呢!我这里有月光宝盒。
(掏出月光宝盒)你们俩过来!(打开月光宝盒,三人一起念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道白光过后,三人来到了中世纪的丹麦街头)
123、到啦……这里可真冷呀。
1、 卖火柴的小女孩到底在哪儿呀?
(三人作寻找状)
2、快看那边!
(小女孩登场。大雪纷飞。小女孩作寒冷状。自言自语。突然,一辆马车直奔过来,小女孩吓得直跑。把拖鞋都跑掉了。)
(3走过去,把鞋捡了起来。)
3、哈!太棒了!等我将来有了孩子,就可以用它来当摇篮!
12、你真讨厌!
(小女孩光着脚,独舞。卖火柴啦!卖火柴啦!……一不小心,跌倒在墙角里。顺势坐在那里,缩成一团。旁白:多冷的天呀,小女孩,你还是快回家吧!)
小女孩:我不敢回家。这一整天,我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我的。再说,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小女孩不断搓手,一双小手都快冻僵了)
123、小女孩,快划一根火柴,来暖和一下吧!快呀!
小女孩犹豫着,终于,她抽出一根火柴,划着了。她出神地看着火柴上的小小的火苗。幻象一:大火炉。小女孩独舞。
12、啊,真的好暖和!
3、怎么能说好暖和呢?
12、那……
3、那是——相当暖和!
12、嗨……
火柴灭了……
123、小女孩,快,快,再划着一根火柴!
(小女孩又划着一根火柴)幻象2:烤鹅 小女孩独舞。
3、太棒了!烤鹅还会走路!让我咬它一口!
12、别闹啦!快看,火柴又灭了!喂!小女孩,再划一根吧!
(小女孩又划着一根火柴)幻象3:圣诞树、流星…… 小女孩,众人舞蹈。
小女孩: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我,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去了。唉……
123、小女孩,别叹气!快,再划一根火柴吧!
(小女孩又划着一根火柴)幻象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
小女孩:奶奶!啊!奶奶!请把我带去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123、对!小女孩,快划火柴!快呀!
(小女孩划着一大把火柴,123同时也划着火柴)幻象5:奶奶带着小女孩飞向远方。
旁白:第二天……
(小女孩坐在墙角,脸上带着微笑,死了……)
123围过去:小女孩,小女孩!(哭)
3、她死了,她死了!怎么办呀?
1止住哭声:哎,对了,我们用月光宝盒回去,帮她复活,怎么样?
23、好!
(123打开月光宝盒……回到奶奶正带着小女孩远去的那一刻。)
123、小女孩,小女孩!快回来!
小女孩惊讶的回过头:你们是什么人?
2、我们是10XX年后的中国小朋友。特意回来救你的。
1、是呀。小女孩,请和我们一起走吧。回到5XX年后的中国,那样,你就会拥有快乐和幸福,永远也不会受苦了。
小女孩:真的吗?
12、当然是真的。
小女孩:那太好了!
3拉回12:不行呀!
12、怎么不行?为什么不行!
3、月光宝盒告诉我,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如果非要救活她,我们就必须有一个人要留下,继续做卖火柴的小女孩。
12、啊?!!
(123犹豫着。)
1、让我留下!
2、 让我留下!
12、我留下!我留下!
2、还是让我留下吧。我留在这里,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呢。而你,只有你一个人!
1、 那……
2、 别犹豫了!你们快走吧!
(2推13和小女孩)
3、好吧,我们走吧。那你多保重!(挥手再见)。
(13和小女孩做月光宝盒回到5XX年后的中国)
(大家一起唱《娃哈哈》,舞蹈。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五百年前的丹麦街头……
2独舞。
2、真心希望小女孩能够幸福、快乐。也祝福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幸福,快乐!卖火柴啦!卖火柴啦!……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二)预习内容:
1、我会读
蜷着 火焰 捏着 橱窗 哆哆嗦嗦
闪烁 灵魂 哧 暖烘烘 火柴梗
2、我会填
一( )火柴 一( )马车 一( )香味
一( )灯 一( )蜡烛 一( )火光
一( )星星 一( )墙
3、我知道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_____(国家)作家_______(谁)写的,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在课文中小女孩_____次擦燃火柴,她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探究
1、五次擦燃火柴分别说明了什么?小女孩想得到什么?哪一次划火柴最使你感动?把感情读出来。
2、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你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中三个“没有”是怎么想的?对文末两个“幸福”是怎么认识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对人物命运的感受。
(三)升华延伸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们我身边,我想对她说: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们我身边,我会(怎么做):
(四)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海那边的故事》之《窗前的豌豆花园》《老橡树的最后一梦》,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要求:用心去读,深入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
1、我会组
焰( ) 烘( ) 梗( ) 蜷( )
陷( ) 拱( ) 硬( ) 倦( )
2、我会填
“世界童话大王”是丹麦的 ,他的童话《 》被选入本册教材。他的童话还有《 》、《 》、《 》等。
3、我会写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看到
说明
想得到
五、课后作业
1、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集。
2、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她成为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女孩。
六、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火炉----寒冷 \
烤鹅----饥饿 ﹨
悲惨
圣诞树----痛苦/
奶奶----关心 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六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十一
佚名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提问: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3、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4、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3.(出示灯片)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4.后来结果呢?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导感情朗读。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三、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
(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结果怎样?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1)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
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2)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3)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4.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1)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2)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七)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1.提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看到的幻象,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火炉、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才出现。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讨论)
2.(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
(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七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3,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1)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二)、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讲授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系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四)再自由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 ) 焰( ) 烘( ) 橱( )
考( ) 掐( ) 哄( ) 厨( )
五、结束语: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 篇八
本课教案见: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1
各位老师:
我要说的是义教六年制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陔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义。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扶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授之以渔,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老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思想,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下一篇:《语文天地》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