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优秀3篇)
在大海中永生 篇一
课题13在大海中永生备课日期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1、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2、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书写 【众鼎号】 1、(点击邓小平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交流资料。 3、是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对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再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1、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 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 谁能给它组个词? 2、生字我们解决了,那词语你行吗?(点击词语) 练读、指读、齐读 (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1.出示生字 2.重点讲解 3.教师巡视 交流搜集的资料 倾听 按要求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齐读 学生书空 完成《写字册》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把学生引入情境。 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到4节。 3、学习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指导 三、总结全文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2、学习第3节: (1) 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3)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4)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5 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 、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 、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 、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1、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读生字词 自由交流 自由读 齐读 交流 齐读 交流省略号作用 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齐读5、6两节 交流体会 齐读第7节 齐读全文 抓住关键词“呜咽”、“痛悼”和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加深理解和感悟。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到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13在大海中永生 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超越时代 告别大海教学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 篇二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在课前,同学们对邓小平爷爷做了一些了解,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邓小平?。
生介绍。(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4、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师范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本文主要讲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老师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列了一个小标题,你能依据这个为另外两个部分列出标题吗?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三、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部分
1、现在让我们回首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当时送别的人们面对自己尊敬的、爱戴的、敬仰的邓小平的离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范读 请生回答
2、读书交流,引导感悟。
(1)同学们能感受到当时送别人们。的心情,在这一小节中你有没有最想读的句子?
(2)根据学生读的句子,相机指导。“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的不舍与悲痛。“崭新历史”,邓小平的丰功伟。“最后一个篇章”, 邓小平临终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一代伟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之后的遗愿,也是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如果说,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一部伟大著作的话,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仿佛就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让我们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与悲痛,带着我们此时内心的感受 ,读一读这一小节。(男女生分读)
b、细读第二部分
1、人民爱戴他,人民舍不得他。让我们看看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场面,(多媒体播放当时情景)
可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一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人,都将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2、悲痛的不仅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涛声中你能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舍不得邓小平离去,深切地痛悼他)
千言万语我们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齐读)
让我们再次把感受溶入我们的声音,齐读第二段。
3、鲜花伴着骨灰撒入了无垠的大海(图)
大海奔腾,浪花翻滚。我们不禁要问,奔腾不息的浪花呀,你准备把这位伟人的骨灰送往哪里?
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句子。(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祖国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浪花为什么要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些地方呢?(4生)
引导生说出,邓小平的几件伟大举措,理解感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是暗含小平同志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
5、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
第一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第二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成为现实。香港、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第四个分句后补充:他可以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6、指导朗读。(把原文与补充进的材料溶入一起,全班齐读)
7、对于邓小平,世界各国政要均给予过他高度的评价。
(出示各国政要对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语。指导齐读。)
邓小平是一位有着超凡智慧和远见卓识的伟人,是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
邓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政治家,他具有巨大的忍耐力,讲求实际,不为名利。
邓小平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小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是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
8、读着各国元首的评价,你为拥有这样的伟人自豪吗?为拥有这样的伟人振奋吗?对这样的伟人敬仰吗?带上你的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ppt最后一句)
10、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
可是,他走了!让我们再深情唤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让我们再遥遥地祝愿他: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c、细读第三部分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再听听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引读听的内容)ppt
2、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
(1)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齐读上句)
(2)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博大的胸襟……)请生说
(3)能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可他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吗?
2、指名说。(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师:他走了,可他又没走,他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3、(过渡)他走了,他又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他又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将在大海中(永生)
4、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大屏幕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大海中永生 篇三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人们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难点: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揭题、读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师过渡: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请同学拿起书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2、师巡视,请读得好的同学站到讲台上来,以便做示范朗诵。
3、学习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2)齐读生字词。
4、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过渡:生字会认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分读课文,指导长句朗读: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四、听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并板书:
一、(1自然段) 飞向大海
二、(2—4自然段) 撒向大海
三、(5—7自然段) 告别大海
五、配乐朗读,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收集有关小平爷爷的资料,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飞向大海
二、撒向大海
三、告别大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在大海中永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巨人的花园教案【优秀3篇】
下一篇:《月迹》阅读答案阅读题原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