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众鼎号整理的3篇《四年级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众鼎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课时:1
教学目标: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1、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解答。
问题2、第2题,
1、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理解他们的含义,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
(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支?
教师明确:通过仔细观察这几道题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样多。通过刚才的分,我们可以看出,平均分后,每份都能得到一个整数,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后都得到一个整数,这儿有一个,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怎么分才使两个同学觉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使每个同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
【出示图片“例1”】这半个饼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例1:认识 。
(1)认识一个饼的
①出示图片“例1”。
②教师说明:把一个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这块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写的时候先写“一”,再写“2,”最后写“1”。
③学生看图独立想 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 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师提问: “一”、“2”、“ l”各表示什么?
学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l”表示取的份数。
师强调:写的时候,注意这条线要写得平直,横线上、下的数要对齐。
(2)指导读写
(3)反馈练习
①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试析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 。
教师提问: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教学例2:认识
(1)【出示图片“例2-1”】
教师提问:通过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给它涂上颜色,涂完后小组讨论判断对错。
巩固意义: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阴影部分表示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教师板书: ,读作:三分之一)
(3)拿出准备好的彩带,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学例3、例4.
(l)引导学生每人拿出两张长方形的纸,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后填空。
(2)同桌讨论,教师各组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集体反馈: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样?
教师贴图:
(4)判断。
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是 ,在里划√。
5、教学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直尺和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标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么写?
(2)小组讨论,看图。
(3)群体讨论。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师贴出放大图。
教师提问: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 ?
教师明确:把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个这样的 。
6、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几分之一)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把一条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断:
(1)
(2)把一块蛋糕切成7块,每块是它的
(3)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3、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每份长米。
4、读出 、 、 、 、 ,写出这些分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
1、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 ,请你在线段上表示出来。
2、读出下面各分数。
3、写出下面各分数。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的一个教案。主要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
1、教师演示,初步感知“平均分”。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开始,通过旧知,紧紧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从整数引出分数。
2、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真正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把二分之一的教学做为教学重点,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通过电脑演示(或实物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的意义,然后通过学生看图观察,动脑筋想,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从而突出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真正理解。
3、个性化的练习。
练习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基础知识为扩展,面向部分优等生,注意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3篇《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初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下一篇:大班语言教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