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众鼎号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学常识。 篇一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文章收在________中,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闻一多是诗人、 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当堂达标 篇二
1、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2、填空
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闻一多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3)“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1)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
(3)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品味语句,理解含义。(重点)
2、分析描写,把握形象。(难点)
3、概括主旨,拓展运用。(重点)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再读课文,探究质疑。
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 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是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精神品格?
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
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
(说→做) 参加x威游行 不怕牺牲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句,理解含义。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
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目标导学三:分析描写,把握形象。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目标导学四:概括主旨,拓展运用。
1、你能否用一句名言概括闻一多先生品质和精神?
例:鲁 迅——横眉冷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选择你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 ,因为它具有
美,体现在 ”的句式说话。
示例:我欣赏“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因为它具有形象美,体现在比喻的运用和“钻探”一词的选择上。
2、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请你为自己选一句或者自己写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敢作敢当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 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教学提示】
可指名朗读,也可以全班齐读。
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教师引导,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
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仿照所给的句式进行回答,及时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
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
(说→做) 参加x威游行 不怕牺牲
语言描写 高大
闻一多 外貌描写 形象
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2、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 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不足之处:
1、 对文中的生僻的词语解释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效果。
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解释下面的词语或加点部分的含义。 篇四
弥高: 高标: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篇五
★★深入探究
1、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4、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5、“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6、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篇六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抗疫主题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
下一篇:王愿坚《草》教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