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优秀4篇)
钠是最常见的碱金属元素。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
高中化学苯知识点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注: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卤素、硝基、磺酸基、烃基等取代,生成相应的衍生物。由于取代基的不同以及氢原子位置的不同、数量不同,可以生成不同数量和结构的同分异构体。
苯环的电子云密度较大,所以发生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大都是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芳环有代表性的反应。苯的取代物在进行亲电取代时,第二个取代基的位置与原先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卤代反应
苯的卤代反应的通式可以写成:
PhH+X2—催化剂(FeBr3/Fe)→PhX+HX
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X+进攻苯环,X-与催化剂结合。
以溴为例,将液溴与苯混合,溴溶于苯中,形成红褐色液体,不发生反应,当加入铁屑后,在生成的三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溴与苯发生反应,混合物呈微沸状,反应放热有红棕色的溴蒸汽产生,冷凝后的气体遇空气出现白雾(HBr)。催化历程:
FeBr3+Br-——→FeBr4
PhH+Br+FeBr4-——→PhBr+FeBr3+HBr
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冷水中,有红褐色油状液团(溶有溴)沉于水底,用稀碱液洗涤后得无色液体溴苯。
在工业上,卤代苯中以氯和溴的取代物最为重要。
硝化反应
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生成硝基苯
PhH+HO-NO2-----H2SO4(浓)△---→PhNO2+H2O
硝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很容易生成一取代物,但是进一步反应速度较慢。其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至50~60摄氏度时反应,若加热至70~80摄氏度时苯将与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因此一般用水浴加热法进行控温。苯环上连有一个硝基后,该硝基对苯的进一步硝化有抑制作用,硝基为钝化基团。
磺化反应
用发烟硫酸或者浓硫酸在较高(70~80摄氏度)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
PhH+HO-SO3H——△—→PhSO3H+H2O
苯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后反应能力下降,不易进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引入第二、第三个磺酸基。这说明硝基、磺酸基都是钝化基团,即妨碍再次亲电取代进行的基团。
傅-克反应
在AlCl3催化下,苯也可以和醇、烯烃和卤代烃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苯。这种反应称为烷基化反应,又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例如与乙烯烷基化生成乙苯
PhH+CH2=CH2----AlCl3---→Ph-CH2CH3
在反应过程中,R基可能会发生重排:如1-氯丙烷与苯反应生成异丙苯,这是由于自由基总是趋向稳定的构型。
在强硫酸催化下,苯与酰卤化物或者羧酸酐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酰基取代生成酰基苯。反应条件类似烷基化反应,称为傅-克酰基化反应。例如乙酰氯的反应:
PhH+CH3COCl——AlCl3—→PhCOCl3
加成反应
苯环虽然很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双键的加成反应。通常经过催化加氢,镍作催化剂,苯可以生成环己烷。但反应极难。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环己烷(六六六)的反应可以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由苯和氯气加成而得。该反应属于苯和自由基的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苯和其他的烃一样,都能燃烧。当氧气充足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
2C6H6+15O2——点燃—→12CO2+6H2O
苯本身不能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在苯环连有直接连着H的C后,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臭氧化反应
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苯的离域电子定域后生成的环状多烯烃发生的臭氧化反应。
在一般条件下,苯不能被强氧化剂所氧化。但是在氧化钼等催化剂存在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苯可以选择性的氧化成顺丁烯二酸酐。这是屈指可数的几种能破坏苯的六元碳环系的反应之一。(马来酸酐是五元杂环。)
这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
其他
苯在高温下,用铁、铜、镍做催化剂,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联苯。和甲醛及次氯酸在氯化锌存在下可生成氯甲基苯。和乙基钠等烷基金属化物反应可生成苯基金属化物。在四氢呋喃、氯苯或溴苯中和镁反应可生成苯基格氏试剂。
苯不会与高锰酸钾反应褪色,与溴水混合只会发生萃取,而苯及其衍生物中,只有在苯环侧链上的取代基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与氢相连的情况下才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本质是氧化反应),这一条同样适用于芳香烃(取代基上如果有不饱和键则一定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使之褪色)。这里要注意1,仅当取代基上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2,这个碳原子要与氢原子相连(成键)。
至于溴水,苯及苯的衍生物以及饱和芳香烃只能发生萃取(条件是取代基上没有不饱和键,不然依然会发生加成反应)。
苯废气处理也是及其重要的。
光照异构化
苯在强烈光照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杜瓦苯(Dewar苯):
杜瓦苯的性质十分活泼(苯本身是稳定的芳香状态,能量很低,而变成杜瓦苯则需要大量光能,所以杜瓦苯能量很高,不稳定)。
在激光作用下,则可转化成更活泼的棱晶烷:
棱晶烷呈现立体状态,导致碳原子sp3杂化轨道形成的π键间有较大的互斥作用,所以更加不稳定。
高中化学苯知识点异构体及衍生物
异构体
杜瓦苯
盆苯
盆苯(benzvalene)分子组成(CH)6,与苯相同,是苯的同分异构体。故称盆苯。
休克尔苯
棱柱烷
衍生物
取代苯
烃基取代:甲苯、二甲苯
(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苯乙炔、乙苯
基团取代:苯酚、苯甲酸、苯乙酮、苯醌(对苯醌、邻苯醌)
卤代:氯苯、溴苯
多次混合基团取代:2.4.6-(TNT)C7H5N3O6;(NO2)3C6H2CH3
多环芳烃
联苯、三联苯稠环芳烃:萘、蒽、菲、茚、芴、苊、薁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
纤维素、醋(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升华性:萘、蒽
7、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的水解:NaOH的水溶液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7.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8、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9.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盐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HCN、H2等
5、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乙醛(醛)还原法:
2、卤代烃水解法:
3、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乙醇钠水解法:
5、乙烯水化法:
6、葡萄糖发酵法: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物
1、醇(也可和K、Mg、Al反应))2.有机羧酸3.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4.苯磺酸5.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6.葡萄糖(熔融)7.氨基酸
(二)、无机物
1、水及水溶液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3.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
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基被氧化)5.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S(-2):硫化氢及硫化物2.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Fe2+例:6FeSO4+3Br2=2Fe2(SO4)3+2FeBr2
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I2+3Br2=2FeBr3+2I2
4.Zn、Mg、Fe等单质如Mg+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6.NaOH等强碱:因为Br2+H2O=HBr+HBrO加入NaOH后平衡向右移动
7.Na2CO3等盐:因为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HBrO+Na2CO3=NaBrO+NaHCO3
8.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KCN)、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2.NH4NO33.火棉
4、红磷与(雷汞作引爆剂)6.油7.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和O2、“点爆”的CO和O2、“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CH4和Cl2、C2H2和O2。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6.酚类
7、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8.煤产品(煤焦油)
9、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3.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5.双氧水(H2O2)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有机物
1、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
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
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无机物
1、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①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②Fe2+亚铁盐③N:(+4)NONO2
2.N2、S、Cl2等非金属单质。3.HCl、H2O2等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
1、加热2.紫外线3.酸、碱4.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等)
5、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
(一)、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粘胶纤维2.纸3.人造丝4.人造棉5.玻璃纸6.无灰滤纸7.脱脂棉
(二)、以下物质属于“酯”
1、硝酸纤维2.油3.胶棉4.珂珞酊5.无烟火药6.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Al、(Zn)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2PO4、NaHS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
生成CH4。
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化学方程式:
2、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 篇三
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硫的物性
淡黄色的晶体,质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2、与非金属的反应
点燃
S+O2=====SO2S+H2=====H2S
第二节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氢化物―――硫化氢
1、硫化氢的的理性质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无色、有剧毒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热不稳定性H2S====H2+S
点燃
可燃性2H2S+3O2===2H2O+2SO2(完全燃烧)(火焰淡蓝色)2H2S+O2===2H2O+2S(不完全燃烧)
还原性SO2+2H2S=2H2O+3S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还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沸点低。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水直接化合生成亚硫酸,是亚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红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稳定。
SO2+H2O====H2SO3(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O3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的制法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三节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触法
原料:黄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空气、水和浓硫酸
二、反应原理和生产过程
步骤主要反应主要设备
点燃
二氧化硫制取和净化4FeS2+11O2===2Fe2O3+8SO2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2SO3接触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SO3+H2O=H2SO4吸收塔
思考:1、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时要净化?(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
2、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时用浓硫酸作吸收剂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时易形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浓硫酸吸收时不形成酸雾且吸收干净,速度快。)
第四节硫酸硫酸盐
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98.3%的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密度是1.84g/mL,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与蔗糖等有机物的炭化吸水性―用作干燥剂强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此反应表现H2SO4(浓)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浓)+C=CO2↑+H2O+2SO2↑(此反应只表现H2SO4(浓)的氧化性)
注:H2SO4(浓)可使铁、铝发钝化,故H2SO4(浓)可铁或铝容器贮存
四、硫酸盐
1、硫酸钙CaSO4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绷带、制模型等)
2、硫酸锌ZnSO4皓矾ZnSO4.7H2O(作收敛剂、防腐剂、媒染剂)
3、硫酸钡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线透视肠胃内服药剂,俗称钡餐。
4、CuSO4.5H2O,蓝矾或胆矾,FeSO4.7H2O,绿矾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加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存在。
第六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钋(Po)
二、原子结构特点
相同点: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
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三、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从O→Po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都是逐渐升高或增大
2、从O→Po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3、与氢化合通式:H2R,气体氢化物从H2O→H2Se的稳定性渐弱
4、与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渐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药、农药、橡胶制品、硫磺软膏SO2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
上一篇:家长对孩子的寒假评语【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