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墨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古诗《墨梅》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王冕《墨梅》教案公开课 篇二
设计意图: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简练,言浅意深。活动中我将注重让孩子观察画面,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梅花图片,墨梅图。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梅花图片,认识梅花,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与古诗名字含义。
1、了解古诗题目含义。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图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了解古诗作者。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二)欣赏图文课件,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1、幼儿欣赏课件。
教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2、尝试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分别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
4、解释古诗意思。
教师: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诗意境。
教师: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想象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三)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1、教师根据图谱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一遍。
2、幼儿多形式朗诵古诗。
3、集体完整吟诵古诗。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
附: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古诗《墨梅》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简练,言浅意深。活动中我将注重让孩子观察画面,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梅花图片,墨梅图。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梅花图片,认识梅花,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与古诗名字含义。
1.了解古诗题目含义。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图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 1126888.com 众鼎号…了解古诗作者。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二)欣赏图文课件,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1.幼儿欣赏课件。
教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2.尝试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分别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
3.解释古诗意思。
教师: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4、感受古诗意境。
教师: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想象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三)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1.教师根据图谱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一遍。
2.幼儿多形式朗诵古诗。
3.集体完整吟诵古诗。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
附: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 篇四
之一
备课人:钱敏高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墨梅》教案 篇五
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
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
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 篇七
《墨梅》教学设计一
作者:上虞市实验小学 汤金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墨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上虞市实验小学汤金华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古诗《墨梅》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诗《墨梅》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同学填写。]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安排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 篇十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七、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墨梅》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上一篇:毛笔字的教案优秀7篇
下一篇:《师说》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