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最新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捐书活动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
1、下面各数最接近几百或几十。
98504138396251
2、用竖式计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三、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⑴解决问题:“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出示问题)①、口头说出算式。列式:118+104+95=②、你估计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呢?③、计算。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计算。④、反馈。
算法展示。当你在计算连加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⑵试一试: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1、先自己列式,估计得数是多少,再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2、选一种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做。3、汇报答案。⑶小结: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注意算法的简化,可以采用简算的方式。三、练习巩固。书本练一练1。用竖式计算。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
四、总结。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能根据法则准确进行计算。
2、在尝试解决读书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
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知识进行迁移,把两位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运用到三位数加法当中。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难点:解决“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估算
(1)18+23≈
(2)72+11≈
(3)53+49+27≈
2、用竖式计算
419+264=78+782=(同桌一个人做一道,并且交换检查)
一起回忆交流加法的笔算法则:
1、相相同数位对齐;
2、从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楼道两侧开辟了象棋活动区和阅读区,这里的书都是大家把自己看过的书捐献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这里有一份三、四年级各班同学捐书情况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瞧瞧。(出示课件)
师:你能在表格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并且大声的和同桌说一说吗?谁来大声的给大家说说呢?
师:你能根据所说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随便提同桌列示。教师引导说出: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有多少本?
在黑板上板书:118+104+95=103+109+98=
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个数加在一起?前两个数都是几位数?这节个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连加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解决问题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呢?
师:你能不计算估一估吗?(抽生上台回答)
预设:(1)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多15比少8还多7,所以三年级多。
(2)120+100+100=320100+110+100=310三年级多
(3)110+100+90+8+4+5=317100+100+90+3+9+8=310三年级多
2、到底是不是三年级多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计算)好,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算一算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算完后把你的方法讲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听一听。
师巡视抽生板演,并且让学生自己讲解。(重点讲解三个数一起加的格式)
师:黑板上哪些同学书写较好呢?其他同学书写有什么不足?以后大家在书写时不仅要规范而且要美观,给人以美的感觉。
3、师生集体小结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刚才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进行了计算,可以口算,也可以先加前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或者把三个数一起加,但无论怎么加,它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原来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
课件出示齐读
4、四年级捐了多少本呢?
师:请大家选择刚才的一种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师:三个数加时,个位满几了?满二十就得向十位进二十,十位计算时要加二。如果个位满三十呢?也就是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通过计算,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多多少本?
学生口答。不管捐的书多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读书,爱惜书籍。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18页第2题用竖式计算。(生一人计算一道,小组内交换检查)
727+114+86=397+304+120=
475+260+149=292+450+108=
2、课本第18页第3题
学生集体交流,方法不唯一。
3、课本第18页第2题
(1)先列式再估一估。
(2)独立算一算。(男生算叔叔的,女生算阿姨的)
(3)学生集体思考,师问:怎样才能保证够一千元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你能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三
一、活动背景
为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师生的学校文化知识,有效配置和利用图书资源,为了拓宽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渠道,学校决定开展以“传书香,润魂,我为学校捐书”为主题的图书捐赠活动,用爱心传递真理,送书成梦!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为学校师生“节约资源、实现共享、奉献爱心、保持书香”的宗旨,以图书回收的形式传递爱心和知识,构建和谐校园,为母校营造一缕书香。
三、活动主题
传递书香,滋润心灵,我为学校捐赠书籍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3日上午10:00。
五、地点:
学校操场
六、对象:
学校全体师生
七、捐赠图书种类:
名著、小说、散文集等。欢迎您捐赠除教材、教具、报刊杂志以外的各类图书,如参考书、字典、字典等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等故事,如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和其他旅游故事,如游记、地理等。
八、捐赠图书数量:
自愿、无限制。
九、活动流程及要求:
(一)活动启动阶段
1、3月21日,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并启动活动计划,发放“爱心书捐赠卡”。
2、学校制作活动横幅:两个横幅,一个供图书捐赠参与者签名,另一个用于宣传。张贴活动提案,营造图书捐赠氛围。
3、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应动员全班,宣读提案,分发“建议”;爱心图书捐赠卡,通知学生按要求捐赠图书,爱心书捐赠卡。
4、图书捐赠志愿者在学校发放的“爱心图书捐赠卡”上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捐赠日期、捐赠意愿等信息,也可以写一些阅读格言。
5、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捐赠的。图书收集打包,并贴上班级标签和份数。
(二)活动阶段
1、20xx年3月23日上午10:00,各班同学按照道路队的指示,齐聚学校操场,举行图书捐赠仪式。
2、在捐赠仪式上,各班老师指定部分学生代表协助老师工作,并参与图书捐赠活动。
3、活动结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捐赠记录。
4、工作人员邀请捐赠书籍的学生在横幅上签名留念。
(三)活动的结束阶段
1、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在校内展示带有每个班级捐赠书签名的横幅。
2、根据图书捐赠记录,学校公布每个班级捐赠的图书数量。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四
一、活动主题
以“传递爱心火炬,建设和谐一中”为主题,本着“爱满学校,真情无限”的信念,号召全校应届毕业生同学踊跃捐献书籍等学习用品。
二、活动要求
所捐书籍整洁干净、无明显破损毁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教材类,高中阶段各类必须选项教科书;
⑵课外书籍类,包括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书籍等;
⑶报刊、杂志类,包括文学杂志、新闻报刊、文化娱乐报刊、英文报刊等;
⑷工具书类,包括专业辞典、外文词典等。
三、捐赠书籍收集时间:
20xx年5月30日—6月8日午餐及晚餐时间
四、捐赠书籍收集地点:
学生会办公室
五、捐赠书籍收集负责人:
学生会每一天安排两名成员负责书籍收集和登记。
六、后续工作
书籍物品收集完毕,所收集书籍目录将在文德楼前公示,再根据实际情景,合理分配。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
1、下面各数最接近几百或几十。
98504138396251
2、用竖式计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三、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⑴解决问题:“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出示问题)
①、口头说出算式。列式:118+104+95=
②、你估计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呢?
③、计算。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④、反馈。
算法展示。当你在计算连加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⑵试一试: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1、先自己列式,估计得数是多少,再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选一种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做。
3、汇报答案。
⑶小结:用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注意算法的简化,可以采用简算的方式。
三、练习巩固。书本练一练1。用竖式计算。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
四、总结。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课堂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捐书活动》教案。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册六单元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学习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时,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的知识经验和百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的经验进行估算和计算。
【研究主题】
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在我们国家里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的孩子捐了很多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
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纪捐了95本书。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可能的估算结果:300320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议一议。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汇报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算法展示,一人汇报,一人板书,其余两人补充。竖式是强调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法1:100+100+100=300
法2:120+100+100=32018+4-5=17320-2+4-5=117300+17=317
法3: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
5、(课件)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并列出竖式。
【设计意图:运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6、做一做、比一比
(1)后来,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全班交流。
(3)练一练1.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运用刚才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连加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捐书活动统计表图片
学生:练习本。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来到我们田家小学,看到我们田家的校园干净整洁,田家的`教室宽敞明亮,田家的老师和蔼可亲,田家的孩子聪明活波,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大家感觉幸福吗?
生:幸福。
师:可是,在我国的边远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学习用品更是少之又少,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刻苦努力,用功读书。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我们育红小学特举办了一场“捐一本图书,献一片真情”的爱心捐书活动,在捐书活动的现场,淘气和笑笑将四年级同学的捐书情况做成统计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赶快来看看吧!(出示图表)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获取信息
出示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表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生3:三(1)班比四(1)班捐的数多,三(2)班比四(2)班捐的书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整理能力。
师:同学们找的数学信息还真不少,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问题?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3)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一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空间,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解决问题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来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能准确的算出每个年级捐书的总数再比较就更简单了。
(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的连加)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118+104+95。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吗?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同桌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师:在以上的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其实你们喜欢的方法老师也喜欢,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确保计算准确。
三、课堂巩固,内化提升。
1、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2、(分组练习)五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六年级捐书多少本?
列竖式计算
127+114+863解决问题
春节快要到了张阿姨和李叔叔想给买一些礼物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大家帮忙选一选。
197+204+120
四、回顾整理,小结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又有哪些困惑?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三位数连加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他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也可以将这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
生3:要注意相同数位要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满二十进二。
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上一篇:有理数减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下一篇:幼儿科学活动教案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