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众鼎号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5.1.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
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
创设情境
师:胡老师前几天骑车回家,过了楼岩桥头,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同学们,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揭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
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
请生猜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引出:1千米=1000米
师:课前老师带大家走了100米长的一段路,大家现在脑子里有100米长度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出发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现在距离100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
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
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
师: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km”的意思就是“千米”,那么这个“3km”就可以写成(3千米)
板书:3千米
还可以怎么写?引出:3千米=3000米
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师:好,从校门口到飞扬特钢是1千米,从山岭到尚田是3千米,那么请你算算:从校门口到尚田有多少千米呢?(先要估计从飞扬特钢到山岭还有多少路程)
生:4千米多。
师:多多少呢?
生:500米左右。
师:4千米多,多了500米,该怎么写呢?(引出:4千米500米)
板书:4千米500米
师:那么它还有其他写法吗?引出板书:4千米500米=4500米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再同桌说说)
这样也会写了,那这几题根本就难不住大家了,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出示:练习纸第二题——9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米
2千米5米=( )米
4000米=( )千米
师:说说最后两题的思考过程。
师:你的脑子可真灵活,还会反过来思考!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更难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答完整!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P26-P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
教师简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为什么用千米作为单位,而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4.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算一算
6000米=()千米
5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3500米=()千米+()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完成练习六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千米概念的建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小到大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
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
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
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那如果要测量骆驼到宁波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二、新授
(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师:谁知道绕我们学校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那跑5圈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
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 确吗?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 千米和1000 米
个别读、全班读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 km = 1000 m)
4、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骆驼小学到堰头王车站老师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5、1千米是这么长,那谁来估一估从骆驼到贵驷大概是几千米?(3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化聚
1、那3千米=( )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 )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
(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个别说,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2、试一试:
8千米=( )米
6千米20米=( )米
做于纸上,投影仪上反馈,指出易错处,6020米中的“0”容易落下。选一题说说想法。
3、刚刚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错,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师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
4000米=( )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千米( )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000米=( )千米
5830米=( )千米( )米
三、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作业本不小心打湿了,有些字看不清楚了,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把它补上去吗?
冰箱高140( )。
甬江大桥长约588( )。
从骆驼到宁波的距离大概是14( )。
2、真厉害。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在学习“千米的认识”,它们学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比一比:小兔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些难题,小朋友能帮它解决吗?
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千米675米。哪座桥长?
2)判断题:这是小熊的作业,请小朋友当当小老师,给它批一批。
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3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
6千米57米=657米( )
3、小熊可真马虎,小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可别犯马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多少长的距离大概是1千米,那我们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几分钟,走1千米需要几分钟呢?下课或放学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或你的同学。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练习: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6篇《5.1.2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上一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篇)
下一篇:《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