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最新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众鼎号为您带来的5篇《《莫高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莫高窟》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其特点。
教学难点:
背诵指定片段。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文录音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3、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2、谈谈文中描写了莫高窟的什么文物(景观)?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错随纠。
三、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讲了什么?
2、自行分段,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概括段意。
四、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比赛记忆速度。
2、交流记忆方法,统计记忆数量,评选“记忆大王”。
3、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评议(检查预习效果)
4、练习美观写生字。
五、作业布置。
《莫高窟》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精妙绝伦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受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准备:
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读课题,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为什么有这个窟字?出示第一节文字和莫高窟地形图,朗读了解莫高窟地理位置。
【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基本的信息获取情况。】
二、初读
1、预习了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补充习题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个多音字的朗读是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学中,特别是“银弦”一词,学生易错。教师借助习题来解决学生朗读的难点。】
出示词语:
精妙绝伦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 轻拨银弦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自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3、读课文时,你认为哪节最难读?指生说,随机出示指导读。
预设:
第2节,指读
第3节:指读――想象壁画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鼓励学生 “过电影”式的朗读朗读,课件演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直观感受后进行再次朗读。
【想象中读,读中想象,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的方法,并在下面环节中加以巩固运用,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学会过电影式的朗读方法。】
4、补充习题四,归并课文段落提纲,说说课文内容。
(1) 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段(第2~4节):
第三段(第5节) :
【鼓励学生正确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编写课文段落提纲。】
三、感受精妙绝伦的彩塑
1、默读,两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一尊卧佛——指导读。
出示句子朗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两千多尊彩塑,为什么只写这四种?
补充图片,直观感受彩塑。
想象说说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再次运用过电影式的朗读进行朗读。
说说对精妙绝伦的理解
3、说说课前你对莫高窟的了解程度,
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结合前面的学习,读了这两句话,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朗读
(通过说说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以及结合前文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成本课时情感目标。)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莫高窟》教案 篇三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对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回忆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我们先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可以概括这小节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生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慈眉善目的菩萨。
生:我看到了威风凛凛的天王和强壮勇猛的力士。
师: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生:慈眉善目的人看上去很和蔼。
生:给人很慈祥的感觉。
师: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
生:看上去很高贵,很威风。
生:应该有力气很大的样子。
师: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莫高窟的彩塑中是怎么刻画的。(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选取其中能表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细看)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
生: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
师:16米,是多长?
生:有我们4个黑板这么长。
生:有我们16张课桌这么长。
师:这么大的卧佛,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一起读一读描写卧佛的这句话。
(出示卧佛图片欣赏)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彩塑?
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生:惟妙惟肖。
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生: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板书:两千多)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对第二小节的总结,又是壁画的概括,默读第三小节,画出这句话。
……………………
生:我认为是这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重点的词语是?
生: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板书: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师:精妙绝伦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彩塑怎么样?
生:很好看,非常漂亮。
师:从字面上理解,精妙就是什么?绝伦就是什么?
生:很精彩,巧妙。
师:绝伦就是……
生:其它地方没有。
生:独一无二的。
师:彩塑是精妙绝伦的,壁画是宏伟瑰丽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宏伟”?
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板书:四万五千多)
师:这时我们已经站在莫高窟的壁画前,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默读课文,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
(生默读)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生:我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生:我看到了许多神佛的形象。
师: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
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对,这句话里用了“有……有……有……还有……”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是哪句话?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我们练习读一读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生练习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真好,那飞天的仙女就好象在我们眼前一样。同桌互相读,看你的朗读能不能打动你的同桌。
(生练习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展示飞天图片)
(看到飞天的图片,学生“哇”生不绝,被美妙的画面深深吸引。)
师:看到这些精彩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太美了!
生:这些壁画真精彩!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丰富了!祖国文化遗产真是灿烂辉煌啊!
师:我们回头再看这两句排比句。看一看,怎么样把描写飞天的这一句改成用“有……有……有……还有……”这种样子来描述的?先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师: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有点怎么样?
生:听上去有点不顺溜。
师:你能说一说吗?
生: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怀抱琵琶,轻拨银弦的;有倒悬身子,自天而降的;有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的;还有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的……
师:很好。在说的时候,后面的“的”不能少。
师:壁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飞天的壁画。我们能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选取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或者自然风光中的一种,也用“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子说出来?能说几个“有”就说几个“有”。先想象一下,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象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生:壁画上的神佛,有闭目养神的,有神态安详的,还有打坐念经的。
师:说的不错,说的是神佛形象的。还有谁愿意说?(这时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还没有想好,我们就把这作为课堂作业,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师: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一起读课文。
(生读)
师:藏经洞的特点是什么?
生:藏经洞的特点是面积不大。(板书:面积不大)
师:但是……(这时学生举手)呵呵,我还没有讲,就有人知道我但是后面要讲什么了?
生:但是里面却藏有六万多件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
师: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字?什么字?(圈出“曾”),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就是过去。
生:就是曾经。
生:就是过去有这么多文物,现在没有了。
师:到哪里去了?
生: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师:是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的文物流失了。说到藏经洞文物的流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圆箓。是他最先发现了藏经洞,文物的流失就是他一手造成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写了一本书《文化苦旅》,其中有两篇文章《道士塔》和《莫高窟》,前一篇就是写的文物怎么样在道士手里流失的,我们选其中的片段看一下: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真让人心痛!
生: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强大了,再也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师:是啊,现在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经费用来收回流失在国外的文物。课后我们可以上网,查阅一下余秋雨的这两篇文章。看看,他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莫高窟的。
师: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莫高窟的灿烂辉煌。(听课文录音)
下课。
《莫高窟》教案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以自读自悟为主,积极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2-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一、基础知识
1、补充词语,给补充的字注音,解释整个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断( )绝壁
威风( )( )
惟妙( )( )
( )( )赞叹
精妙绝( )
宏伟( )丽
漫天( )游
( )败无能
造句:
(1)
(2)
2、填空。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 ,是举世闻名的 ,这里的每一尊 、每一幅 ,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具体表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二、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主要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2、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尊彩塑?它有什么特点?
4、“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
5、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 “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6、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有什么反应?想象一下,游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读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 ”。这个句子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开头,是个 句,起 的作用。
2、给第三自然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你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这些壁画不但宏伟瑰丽,而且内容
4、哪些句子体现了壁画的丰富多彩?
5、这么多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6、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飞天的特点的?
7、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四、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字、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这句话中的 “六万多件”说明了藏经洞里的文物 多,“各种经卷、文字、帛画、刺绣、铜像”说明文物的 多。“曾”说明了
帝国主义列强从藏经洞里拿走的是 ,拿不走的是
五、作业。
1、背诵2—4自然段。
2、请你为莫高窟设计一段导游词。
《莫高窟》教案 篇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2
石桥镇官庄小学 苏同双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莫高窟)本文转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莫高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下一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