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优秀5篇)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篇一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篇二
教案小语第十册12课 教者:吕平平教学目标 :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 学习古诗
1、 自读古诗,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 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 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六、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篇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顾惠芬
古诗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WWW.CHAYI5.COM★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
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
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
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
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
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
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
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
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
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
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
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
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
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
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
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
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
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
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
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
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
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
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在XX年6月获《语文教学研究》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教学方案项一等奖)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感受西湖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3、通过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下一篇:《变色龙》教学设计(优秀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