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借助搜集的资料,边读边展开联想,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搜集的资料,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一、谈话导入:
三、品读感悟:过渡:既然这是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那诗中哪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呢?
(一)、默读诗歌,直奔中心。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中心句。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这首诗两段都以这句话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4.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 。
5.再次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委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你可以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
2.交流,相机指导理解和朗读。
语段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想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理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东海,横贯我国东西。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水流量大,水域面积广,可谓是无穷的源泉。
(2)课件出示:长江横贯东西的视频。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长江?(源远流长、横贯东西、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诗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长江如此豪迈的气概?(奔、惊涛) 指导朗读这句诗。
(3)指名朗读前一个分句:指导语气可以读平缓一点。
(4)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
语段二:“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1)理解:长江古老悠久。她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诞生和成长,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但还是那样年轻,不知疲倦,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
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
(2)一二两段的首句同时呈现,齐读。师小结:同样都是一走一奔,前句从空间上写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后句从时间跨度上写出了长江古老而悠久。
(3)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语段三:“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理解:把长江比作母亲,把江水比作乳汁,只有母亲会哺育儿女,长江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何等宽广。
后半句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如一位把高山大海紧紧拉在一起永不分离。(相机出示长江俯瞰图与句子)
(2)换词比较:“挽”能否换成“拉”“连”。(“挽”更能体现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胸怀宽广,力量无穷)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段四:“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1)理解:这句仍用拟人手法,赞美了长江像母亲一样无私纯洁,像母亲一样有着无穷的力量,不仅灌溉着花一样的国土,而且带领儿女们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2)相机出示沿江经济发展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
(4)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比较体会:赞美和依恋,能否换位。
(三)、总结课文,了解写作特点。
1. 课文为什么两段都以这句话结束呢?(反复写法 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更强调了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2. 再读读课文,你还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用第二人称来写,拟人化手法,给人亲切之感,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歌词,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适于咏唱)
3. 配乐朗读这首诗。
四、指导背诵:
1.这么美的一首诗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 你从 , ;
你向 , 。
你用 , ;
你用 , 。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 ;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 。
2.齐背。
五、作业:
1.啊,长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你的魅力,昂首歌唱;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你的丰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2.欣赏:描写长江的诗句(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作业:(1)学唱《长江之歌》
(2)搜集描写长江的成语、诗词。
(3)保护母亲河长江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4、课后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课后尝试成立长江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组织公益劳动、上街宣传等,由学生自己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篇三
之四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重点难点:1. 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2. 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同学回答(略)2.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同学回答(略)3.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4. 第一句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幻灯片)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1. 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2. 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3. 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四、听录音朗读1. 先听录音,然后跟读。2. 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3. 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五、作业 :1. 抄写词语、解释2. 练习册P1/一3.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2. 通过朗读感受课文抒发的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重点难点:1. 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2. 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3. 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整体感知,分析要适度,不宜琐细。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看看和没上之前有何不同?二、比一比谁朗读的好?(比赛)三、听《长江之歌》歌曲,感觉其中所要抒发的感情。1. 文章写了长江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江雄浑壮美的巨人般的气概。二是长江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兴盛建树的不朽伟绩。2. 解决课后练习三第一题: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讴歌长江。第二题: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巍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可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第三题:全诗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长江的热情赞颂和对祖国无比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3. 时间允许的话,学唱歌曲《长江之歌》四、作业 :1. 练习册P1-3/二、三2. 复习《长江之歌》3.预习《生活是多么广阔》附:在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二、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设计:
通过视频欣赏、歌曲吟唱、歌词朗诵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作为背景,在音乐情境中导入新课)
师:有一条大河,蜿蜒曲折,酝酿着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爱国情怀;有一条大河,莽莽苍苍,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这条大河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走来,与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着高山大海,向粼粼东海奔去。这条大河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与天外回荡的涛声为伴,用翻腾的巨浪荡涤岁月的尘埃,推动我们新的时代。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把我们的赞美与依恋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长江之歌》。
(学生沉醉于音乐节奏中)
二、知识链接
师:母亲河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身为儿女的我们,对于母亲河又了解多少呢?
生:长江从青海出发,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亲河。
(展示投影: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学生全神贯注观看投影)
很多其他的文人骚客也喜欢讴歌长江,同学们能不能调动自己的课外知识库存,说出一些讴歌长江的诗句来呢?
(学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国演义》片头曲里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他学生投来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示意暂停)
师:讴歌长江的古诗文非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枚举。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古人赞美的长江,是未经改造的、质朴的长江,到了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长江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长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庆、武汉、九江等长江流经的重要城市的图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图片)
师:(配图解说)美丽的长江,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为了赞美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下面,让我们欣赏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来共同领略母亲河的英姿。
视频欣赏:
(播放《话说长江》视频剪辑,学生很有兴趣地观看)
师:《话说长江》拍摄于1983年,当年8月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引起全国观众热烈的反响,几乎可谓万人空巷。在这种情况下,《话说长江》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主题曲,成千上万的作品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篇名为《长江之歌》的作品。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伟,名不见经传,但是正因为这首歌,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江之歌》正是胡宏伟当年技压群雄脱围而出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齐声朗诵它的歌词,体会它的壮美吧。
吟唱长江
生:(齐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精读第2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师: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导朗读:
师( 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练习朗读全诗。
并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提问: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业设计:
1、 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 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 练习造句
4、 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xx之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总体是顺利的。学生对我所补充的视听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但是也凸显出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的参与,有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我的提问总是用沉默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这也是一节探索课。将音乐视屏等视听材料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还是要注意把握这个度,不能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去。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篇五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4、课后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课后尝试成立长江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组织公益劳动、上街宣传等,由学生自己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
以上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提供的5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