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9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查找环保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座小村庄里,它座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填补空白,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播放课件:优美的音乐。)
大家想象一下,这座小村庄是如何的美丽,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2、组内交流、讨论。
3、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那里到处绿树成荫,树木成林。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野花,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河坡上晒着太阳;放牧的孩子吹着笛子,悠扬的笛声在湛蓝的空中回荡。从不远处的一座小学校里,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座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同学们把小村庄描绘得真美!是呀,这是一座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恬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不幸降临到这座曾经美丽的小村庄。
2、请同学们看图(播放课件:小村庄被破坏的图片)
师:滚滚洪水咆哮而来,转眼间,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经历了大雨洗礼的荒地!
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情如何?指导学生讨论。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同学们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呢?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有关语句。
4、学生自读、自学。
5、指生说,随机指导
“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
这句话充分展示了小村庄的人们没有任何约束地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那怎样才能读出小村庄人们当时那种随随便便看法树木的错误心理呢?
指生读指导感情朗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齐读
6、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指生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你说得太好了,你能说出砍伐树木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看来课下你查阅了许多资料,小村庄的人们把这种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延续给了子子孙孙,长期下去小村庄的命运怎能不让人忧虑呢?
(1)“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学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指生说
那你能把这种忧虑读出来吗?指生读指导感情朗读
我们一起像他那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3)小结:村庄的人们想做什么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砍伐树木,可以说他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东西真是——应有尽有!
四、学习课文5、6自然段,深化中心思想。
过渡:村庄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着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可是危机就在眼前,一场大雨来临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这些人们真是目光短浅啊!
3、“没喘气儿”、“咆哮”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大雨的,那么,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大自然对人们无情地惩罚。
4、天灾人祸,使得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发生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出示课文:“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齐读
5、“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前文,用心思考。
锋利的斧头,在文中三次出现,那么它又指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五、小结:
是啊,小村庄里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应有尽有的东西,可是他们乱砍滥伐的错误行为最终导致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结局是大自然对他们破坏环境的错误行为的惩罚!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地球母亲的健康,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所收集的环保资料,讨论讨论: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什么危害?并针对这些行为发出呼吁。
指生议论师生评价
七、高度概括、激情呼吁:
同学们,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伟大的地球母亲再次绽开笑脸!
八、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图片、资料,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三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播放录像“美丽的小村庄”。
3、引导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美的小村庄呀!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出示生词,开火车赛读、正音。注意:清澈、湛蓝、造犁、一栋栋、裸露等读音。
4、师: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5、出示要求书写的字:
⑴口头组词。
⑵边读边记住字形。
⑶书写几个生字:
重点指导“黎”的写法:上扁下长,上部右边不能多写一撇,下部不是“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懂每个自然段。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内容串起来,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口述,师小结。
四、质疑
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的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梳理归纳。)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有关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资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认读词语:
山 谷 森 林 郁郁葱葱 湛 蓝 甜 润 锋 利 盖 房 洪 水
裸 露 扩 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 明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超级链接】
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小村庄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一场洪水袭来,小村庄还存在吗?(生:没有了。)房屋还有吗?(生:没有了。)工具、家具还有吗?(生:没有了。)人,还有吗?(生:一个都没有了,都被洪水卷走了。)
师:不,这个小村庄还真有几位幸存者,而且,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生惊异,四处寻找。)
师:(指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小村庄的a村长,请到台前。(生笑)
师:(指另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当初砍树最多的b先生,也请到台前。(生又笑)
师:(指一位女生)这位就是当初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c女士。(生大笑)
师:这三位幸存者今天要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大家发问,由a、b、c三位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1:请问a村长,你是怎样幸存下来的?
a:洪水把我冲出很远,幸亏我抓住了一棵没被砍伐的树,才侥幸活了下来,好险啊!
生2:请问b先生,当初你为什么砍树,砍了多少棵树?
b:当初我只顾眼前能过得好一点儿,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想到这样做会祸及子孙后代,我砍了有几百棵树,我有罪,我认罪。(生大笑)
生2:(继续追问)你这样做难道村长不管你吗?
b:他也砍,所以他管不了我,再说我给他送礼了,他也不敢管我,他是个腐败村长。
生3:a村长,是这样吗?
a:是,是,我也有罪,身为一村之长,不但不保护环境,还受贿,罪大恶极。(生笑声不断)
生4:请问c女士,您为什么反对砍树,而且植了许多树?
c:当时我觉得乱砍滥伐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家园受到破坏,大自然一定会惩罚人类。我看到那么多树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心里很难过,每年都植一些树。但砍树的人太多了,家家户户都在砍,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
生5:a村长,你现在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a:如果还让我当村长,我一定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制定出法规,再也不破坏环境,祸及子孙了。
生5:欢迎a村长的转变、欢迎你回到我们中间来。(大家热烈鼓掌)
生6:b先生,你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b: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毁灭是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太差了,我今后一定向c女士学习,保护树木,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c:我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世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再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回去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写调查报告,记叙这次记者招待会,展望新建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点评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树立环保意识是重点;
2、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难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沙漠画面、美丽村庄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喜欢听故事了,今天,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辽阔的蓝天,广袤的大地,白云悠悠,清溪潺潺,草木葱茏,燕语莺歌,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着,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可是,就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那个小村庄,怎么样了呢?你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习生字:
⑴ 读准生字字音;
⑵ 读好含有生字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句子:
想想: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
2、师引导:到底是什么没有了?
四、精读课文,自渎自误
1、这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小村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
2、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
3、合作学习。
4、全班交流:
哪些地方最使你难过、可惜、气愤?
⑴ 读自己找到的语句;
⑵ 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里最使你难过、或可惜、或气愤?
⑶ 指导朗读:哪个词或句要重读?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全文以后,你想说什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漂亮的衣服吗?你喜欢美丽的风景吗?你喜欢美丽的校园吗?你喜欢美丽的生日蛋糕吗?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美丽的事物,那么,有这什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对感兴趣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需要会读、会写的生字词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拎 裸露 柴烟
喘气儿 咆哮
一栋栋 黎明
3、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三、体会小村庄的美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小村庄是怎么样的?
2、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小村庄》图
3、教师相机提问:这小村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一读吗 4.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
四、品味小村庄的最终命运
1、快速找出体现小村庄最终命运的语句,用“_______”画下来。
2、“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小村庄美丽的影子,询问学生的感受
4、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五、再读课文,探究原因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是什么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找出对应的句子用“~~~~~”画出,读一读,说一说。
2、是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是因为人们把树吹掉了,才不能挡住洪水,是他们自己害了自己。
3、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画出对应的句子,并说说你画这句话理由。
4、学生汇报,及时总结,引导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板书:斧头
B: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那些村民这样长时间的,无休止的砍树,有没有想到后果呢?最终灾难终于降临了……
再次读4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天,我们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⑴ 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⑵ 深入学习2、3段:
① 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 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 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 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⑶ 学习最后两段:
① 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 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 “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 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三、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字词练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舒适的生存环境。回想一下,第二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板书:小村庄。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到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怎么样?美吗?谁能用你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美丽的小村庄?你们说的太美了!我也说一说:早先……你们喜欢它么?
2、现在老师再领大家到另外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请你把看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同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成现在这种可怕的样子呢?想知道答案吗?
3、那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你们都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把文中的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都很认真,那么下面这些字词你们能读准么?通过预习,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学生从音、义分析。
3、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把课文读出来呢?下面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着这个小村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说得真好,说明这位同学认真读书并动脑思考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6、下面老师想提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就得好好再读课文,使劲儿钻研,钻研的越透彻越好!看我的问题是:(课件问题)
现在请再读读课文吧,动笔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问题想好后到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
7、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村庄美丽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这篇课文的思路,谁发现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后,我们再写事儿的文章时,就可以按这种写作顺序来写。
8、(1)小村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个组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一下?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乱砍滥伐造成了这个小村庄出现这种可怕的后果。其实,这也是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大问题。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课件)像这样的情况离我们远么?不远了!
9、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之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阅读的时间,就请你们把手中的有关书籍带来,利用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从中找到答案!
10、教师小结: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村庄,这些村民们只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用手中的一把斧头砍到了树木,破坏了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低级的错误呀!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我想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说上一句更严重的话那就是:罪有应得呀!同学们,现在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呀?如果用酸甜苦辣来说的话,是哪一种味儿呢?是呀!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就请你们通过朗读中表达你们心中的滋味吧!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二,三自然段。穆玥彤读4、5自然段。
(三)、写生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全班齐读。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葱、黎、裸、森”很多独体字,在做偏旁时,具体的形状要发生变化。
3、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四)字词练习:
1、字音连线;2、形近字组词;3、加不同的偏旁组字并组词;
4、多音字组词;5、近义词;6、反义词;7、词语搭配;
(五)、总结全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令人遗憾,引人痛惜,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再不行动起来,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从而保护我们的家园。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请课下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村 庄 美 丽
树 木 减 少 土 地 裸 露
什 么 都 没 有
保护大自然=保护我家园
上面内容就是众鼎号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下一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