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故事情节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描写比较具有趣味性。众鼎号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西门豹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求饶、灌溉、磕头、渠道、麻烦、徒弟、催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河伯娶媳妇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
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难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位叫西门豹的人,他官职不大,却让人们一直称颂,是为什么呢?
要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打开书,默读课文《西门豹》。出示自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说说课文里讲了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做了哪些好事。
2、教师抽查学生读词语。
西门豹、荒芜、娶媳妇、巫婆、官绅、求饶、开凿、渠道、催促、磕头、灌溉、麻烦、徒弟
面如土色、提心吊胆
3、带拼音读,不待拼音读,多种形式反复读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学生的汇报,西门豹治理邺,具体做了三件事
3、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三件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读课文1---9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理解“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原因。
5、找同学分角色读旁白、老大爷、西门豹。
6、抽生读10—15自然段。边读边悟课文。
7、细读并精讲:西门豹如何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小官绅?
四、编排课文
让生演一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卫士、新娘。
五:拓展
收集西门豹的故事,了解历史故事,学生更好地理解西门豹这个人。
板书设计:
西门豹
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破除迷信,为民除害
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西门豹》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A 案
第 一 课 时
尝试读,整体感知
1、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第 二 课 时
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3、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编演课本剧。
《西门豹》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①西门豹是谁? 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步进行教学做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
预设:西门豹最终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出示表格)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
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
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
(板书:调查了解)
【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是重点。猜测环节的设置是为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做铺垫,也是妙招。】
过渡语:————可是西门豹却说:“这样说来河伯可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语:(接上)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到处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老巫婆身着盛装,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弟子,十分气派。这时,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1—12)自然段,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在课文空白处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做出批注的能力。】
2、学生们汇报、交流批注所得:
谁先来汇报一下,西门豹首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课件①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生:西门豹这样说很妙,他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理由,既救出了姑娘,又惩治了巫婆,一举两得、将计就计。
生:西门豹说话语气坚定,没有回旋的余地。
问: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西门豹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出示课件②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催吧。”
生:他“等了一会儿”,实际是做出个样子给众人看,让众人相信,连西门豹也相信有河伯。其实是在“将计就计”“假戏真做”。西门豹说这句话的用意是借机把官绅头子扔到漳河里。
出示课件③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生: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目的是为后面教育官绅和百姓做准备。官绅们提心吊胆,跪下来求饶,说明官绅们确实受到了教育,惩治首恶确实收到了成效。
问:那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官绅,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准备怎么做?
问:看到此情此景,围观的老百姓有何反映?
假如你此时就是漳河岸边的一名老百姓,你最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巧妙,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的形式来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小结:西门豹在调查了解之后,治理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惩治巫婆与官绅头子来教育其他官绅和老百姓,最终来达到破除迷信、统一思想的根本目的。“送送新娘”这一做法真是“妙”到了极点。
3、回归文本,朗读感悟
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1、12自然段,细细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
五、学习第三部分:
师:(接上)迷信已经破除,天灾依然存在,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
六、评价人物:
学了本文,你肯定受益匪浅,对西门豹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评价评价他?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之后,让学生对西门豹进行整体评价,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开拓,又是对课文的深刻把握,。】
七、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两千多年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思想十分愚昧。在人们普遍相信鬼神存在的情况下,西门豹就敢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真是胆识过人!今天,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迷信活动仍然存在。谁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吗?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向生活拓展,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八、布置作业:
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进行调查,并出一期板报。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设计巧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西门豹做法之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整个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详略得当,既面的处理,又有点的侧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感。】
板书设计:
治 调查了解 将计就计
西 门 豹 ————— 破除迷信 妙 假戏真做
邺 兴修水利 一举两得
《西门豹》教学设计 篇四
《西门豹》可谓是一篇“历史悠久”的课文。我上小学时就学习这篇文章,如今我做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反反复复讲了好几回了。这次翻开课本,我足足冥思苦想了两节课也没有发现出“彩”的地方。内心不禁感叹:“西门豹呀!西门豹呀!多少年来多少名师新秀都把你给挖空了。”猛然一个念头如电石闪烁一样在我的脑海中划过。既然不能从巧上突破,那就去掉繁华留下其真淳;既然不能设计出“彩”,那就索性不设计。
我们先看看本课的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使学生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的惩罚首恶,教育群众及兴修水利事业的事迹,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人物。
3、正确熟练地读课文。
另外我还想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本次教学中培养学生汲取语文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觉。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表象,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时,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可以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词语。
其次,熟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再有,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了解本课涉及到的资料。
第一课时:去华丽的导入,落实基础知识
一、板书课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简介西门豹)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二、抓好文字训练: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提问:课文的生字中哪些最容易记?哪些容易出错?让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效果。
看拼音写词语
比一比,再组词
绅()漂( )骗()扔( )
伸()飘( )翩()仍( )
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强调:“荒”的中间是“亡”不要多点。凿(业)部魏(鬼)部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14)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记述了西门豹在治理邺时,破除了河伯娶妇的迷信,惩治了首恶的巫婆及官员,以及兴修水利的为民做好事)
2、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最后兴修水利。)
3、试根据上面的提示给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第三部分:14自然段
4、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通过学生问,学生答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教师要对有关知识进行指导
四、作业:
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去掉华丽的表演,落实品味语言。
一、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培养学生汲取语文信息的能力。
3、交流汇报。让学生体会回答问题要全面。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默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西门豹办法巧妙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展开想象体会西门豹的机智
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这有多简单,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劲去装着送新娘?
课文中说“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经把巫婆和官绅都投进了河里,坏人已经惩办完了,他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站在河岸上?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生自学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四、小结:
西门豹正是经过调查研究,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惩治了首恶,教育了百姓,然后兴修水利,时邺这个地方逐渐富裕起来,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人们感谢他。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西门豹》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闹”等词义。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和西门豹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
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
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
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
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
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
⑴ 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⑵ 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
⑶ 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
1、帮助释疑:
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重点理解:
闹: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交流报告:
(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义。
2、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3、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妙为民除害)
2、确定专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四人小组研究:
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三、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四、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吗?)(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2、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⑴ “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⑵ “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⑶ “河伯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⑷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3、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⑴ 救出新娘。
⑵ 惩治巫婆。
⑶ 破除迷信。
⑷ 教育百姓。
4、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三个“不”读得坚决,“麻烦”、“漂亮”等词语得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5、教师评价:
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读出了话外之音,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真不错!
6、迁移:
像这样,西门豹巧妙的话还有很多。你们读懂了吗?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另两次语言: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官绅头子)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
⑴ 逐句朗读,体会心情,为什么这样读?(随机理解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⑵ 比较西门豹的两次语言,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① “麻烦”到“请”,从有商量的口吻到命令的口气,重话轻说,轻话重说,巧妙之一。
② 从“催一催”到“催催”和“到”。“!”看出西门豹说话的语气越来越急,急话缓说,缓话急说,巧妙之二。)
⑵ 有感情地朗读。
五、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
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⑴ 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⑵ 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片断欣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门豹的精彩片段。(观看录像)
3、交流激情: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什么呢?
4、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板书设计】
救新娘 假话真说 巧妙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5篇《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下一篇:《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