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一
一、引导新课,引出“难忘”
老师:老师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
学生:是的。
老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学生:(停顿后议论纷纷)
老师:这些课都是本学期的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学生:可能不记得了。
老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永远镌刻在心上。读课题-
学生:难忘的一课
老师:再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题,突出“难忘”。
老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这节课永远铭记在心上。请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知“难忘”
老师:我们和书中的文字静静地对话,一定被作者跳动的心所感染,也一定有所了解作者难忘这节课的原因,请说说。
学生:作者感到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写起来很吃力。真的很想不到。
老师:这是作者难忘的第一个场景。(板书:写字吃力)请继续交流,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板书听朗读严肃)再交流
学生:在小礼堂里参观,看到中国的名人,作者非常激动。
老师:(板书参观激动)请一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让作者感到难忘的原因。
学生:作者难忘这节课是因为他看到一个中文老师很吃力很认真地教孩子写中国字,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参观小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像时内心十分激动。
三、一咏三叹,体会“难忘“
老师: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
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分别(指板书)老师写出的,大家读出的,作者说出的。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出示:
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朗读句子。
出示: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
学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老师:你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谁知道什么叫台湾光复。
学生:台湾原来是受日本控制的,现在恢复了自己的原先的地位。
老师:了解了这个背景相信我们更能体会作者的激动的心情。
学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日本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他们想奴役中国人,不让中国人学自己的文字完全是梦想,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话了,多么兴奋啊!
学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写都包含了他的爱国之情。
老师:(出示地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谁能结合了解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日本人统治台湾50年了,不让台湾人说中国话,强迫台湾人说日本话,要让他们忘记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做日本人的奴隶。
老师:说得好,一个国家如果都不会说本国的语言了,就等于这个国家灭亡了。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这一切怎么不让作者内心激荡呢?我们一起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学学生朗读句子
老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请再读读第二处重复表达心声的句子。
出示: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
学生:让作者内心激荡的是看到老师写得那么认真,那么吃力,听到师学生朗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特别感动。
老师:我们是中国人,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句句话。
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老师:“我”走进教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我也是中国人。那就让我们一起更起劲地读——
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谁来读读第三次出现的句子。
生朗读。
老师:你们了解这些名人吗?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学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在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老师:是啊,作者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为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
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抒发心声,畅写“难忘”。
老师: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是一种情怀。(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心潮澎湃,我永远忘不了
学生写话。
学生: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品质的象征。
学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驱走xxxx者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了,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学生: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在课中,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写---一笔一画
读----一遍又一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看----流泪激动民族魂,爱国情。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大意,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板书:
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祖国语言,觉得没有太多感动,而在《难忘的一课》中,作者对一节国语课铭记在心,作者经历了怎样震撼?请大家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依次读文章各段。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来说说。
生1:作者在乡村小学听一节国语课。
生2:一位X的年轻教师领着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介绍一件事,有几点一定要说清楚,这几点是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师辅助生概括大意:
课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作者在X的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一节国语课,课后,教师带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作者为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深深震撼和感动的事。
板书:
抗战胜利 X 国语课 小礼堂 感动 震撼
三、品读重点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爱国情感
师: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请大家再读课文,划出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出现在怎样的情形下,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默读思考并做批注。
师: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
生:三次。
师:找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形,读一读。
指名读一至四段。
师:作者在抗战后,走进一所乡村小学,看见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国语。他正在黑板上写字。文中用了几个词语形容这位教师写字的样子
生1:一笔一画。
生2:很认真、很吃力。
师:写字时一笔一划,说明教师
生1:很认真,怕写错了。
生2:很敬仰祖国的汉字。
师:这位国语教师,怀着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写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下的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得
生:很认真、很吃力。
师:一个中国人,写中国字,怎么会吃力呢?
生1:他好长时间没写过汉字了。
师:是啊,日本统治下,不许X民众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永远依恋自己祖国的文化。哪怕是断断续续的说。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那吃力的一笔一划,代表着他的
生:爱国心。
师:他先用
生:闽南语。
师:先用家乡话读,然后又用国语
生:一遍一遍的读。
生齐:老师和孩子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那火热而真挚的心吸引了作者
生自由读7至12段。
师: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坐在教师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师生一起读
生:我是中国热,我爱中国。
师: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怎样在读?
生: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师生们是否发现了作者?
生:发现了。
指名读第9段。
师:很奇怪,孩子们在上课,一个陌生地成年人走进来,还一起读,孩子和老师却反对,不觉得意外?
生1:人们都希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生2:日本人不许中国人学习汉字,光复了,中国人可以学习自己的语言了。
生3:每个中国人都渴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台湾光复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回想一下哪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为什么让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我们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板书:难忘的一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到揭示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着文字的背后。请大家用两只眼睛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不懂得地方。如: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呢?(引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析词赏句,品文悟道
1、教师提示: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2、默读课文,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看似是在第一板块基础上的回复,实则是在把学生的视点引向作者的情感生长点,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作者的情感变化线。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方能顺畅地入境动情。]
3、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研读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形。师板书,师生、生生交流:
1)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光复”是指什么?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教师是初学会国语的?
3)生展示课外搜集有关“台湾光复”的历史资料。
4)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把刚学来的这句话教给学生,而不是一幅画、一首歌或者别的什么?
师归纳: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台湾的中国人,但他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位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转换角色书写神圣汉字,把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了。】
5)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读的?你又体会到什么?“真挚”是什么意思?(感情强烈而恳切)“真挚的心”指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6)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师读三遍,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台湾师生角色,模拟当时读的情景,在浓浓的读中共同升起热爱祖国的深情厚谊,可谓入境动情。】
4、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员,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请同学们看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出示语段。
1)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我要坐到教室的后面,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传达了我与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2)如果我们的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国人,跟着学习,你是什么反映?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象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中国,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作者与师生心心相通,情感共振。)
5、请同学们看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出示语段。
1)我为什么紧紧握住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呢?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吗?他们身上体现着什么样民族精神?
2)“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啊!”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6、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你想说《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再这里。】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学完课文,你最想对台湾的师生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生生交流。
2、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大家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以后不论你身处何处,请别忘记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颗爱国心!
3配乐欣赏《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品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一种“悦读”】
作业设计
读读有关爱国的文章,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诗句。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4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教学重点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想去看吗?
1、播放风景并解说:
台湾四面海水环绕,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阿里山风光绮丽。云海瞬息万变,云雾时而升腾,似浪花飞溅;时而平静,似白云朵朵;时而聚集成团,如山间堆雾。山峰树林,时隐时现,神秘莫测。日月潭就像一颗美丽的宝石,镶嵌于翠玉般的碧波之中。柳林成群,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即便是日月潭同一天的早晚,景色也有不同,各具独特的风姿。
台湾的风景很多。别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这是晚风吹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的澎湖。到了春天,阿里山成了樱花的海洋。台湾有许多珍惜的动物,名贵花木。台湾是兰花之乡。台湾也是蝴蝶的天地,素有“蝴蝶王国”的美称,这些罕见的蝴蝶色彩斑斓,奇丽壮观;台湾生长着许多珍稀树木,巨大的灌木、藤蔓。
2、同学们,欣赏了台湾美丽的风景,你想对台湾说些什么?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台湾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回家的孩子。台湾曾经饱受荷兰的侵略。后来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占领和统治台湾达50年之久。想一想,在这50年中,日本人会对台湾做些什么?
(让学生想象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为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谊作铺垫。)
4、总结:是啊,饱受欺凌的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的一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读准音。
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释
3、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
1、字音汇报
停泊
真挚
崇高
诸葛亮2: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四: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出哪句话在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共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共出现了三次。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3——6段)
师:默读课文,文章的哪些字,词,句,段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一笔一划”,“认真”看出老师态度很端正。用心的教孩子学习国语。看出老师热爱自己的国家。(让孩子们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让同学们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的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个别读,齐读。)师:为什么老师会写的那么吃力那?(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读讲第二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7——8段)
师:默读课文,文章的哪些字,词,句,段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看出他们学习国语非常认真。他们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三)、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1.指名读。
2:学生简介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资料。 3.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4、“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学生读出激动的感情,指名读,齐读。)5.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作者为什么对那节课终身难忘?
作者被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所感动。
作者在自己的国土上深情的朗诵“我是中国人,我在中国。”作者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六: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七、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相信台湾有一天也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五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本文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主线,以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布置学生搜集台湾光复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2、教师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难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想一想,老师是不是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
生:是的。
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
生:(停顿后议论纷纷)
师:这些课有的是本学期的学的,有的是前两年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生:可能不记得了。
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一节语文课永远铭记在心上。齐读课题-
生:《难忘的一课》
师:再读一遍
生读课题,突出“难忘”。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预习检查,感知“难忘”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想一想,文中那些场面让你感到非常难忘?
(三)重点研读,体验“难忘”
1、品读交流
⑴思考:文中那句话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⑵想一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研读感悟
师: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看看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怎样写的?你读懂了什么?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又有什么感受?最后一次又是怎样的出现?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划一划,仔细想一想。
品读一:老师写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课件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师:上面的哪些字,词,句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从“一笔一划”,“认真”看出老师态度很端正。用心的教孩子学习国语。
生2:从“一笔一划”,“认真”看出老师热爱自己的国家。(让孩子们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3:从“一遍一遍”,“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看出孩子们学习态度端正,孩子们喜欢国语。
生4;从“一遍一遍”,“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看出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师:为什么老师会写的那么吃力呢?请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
生:“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师:台湾的教师是怎么读的?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师:台湾人民之前学习的是什么语言?
生:学习日语
师:是呀!日本人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师: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品读二:学生读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是啊,写中国字,说中国话是台湾人民的强烈愿望,此时如果你是作者,你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课文的哪个地方写了作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情景。
课件出示: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手指板书)读:
生:“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齐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品读三:作者说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生: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师:小礼堂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中国伟人的画像,你们了解这些名人吗?
生: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国民第一任总统,在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师:是啊,作者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为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师:是呀!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请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请再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积累语言,升华“难忘”
师: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是一种情怀。
课件出示: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心潮澎湃,我永远忘不了————。请想一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学生写话。
生: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生: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驱走侵略者台湾,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了,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在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再次体会诗人那浓浓的思乡爱国的情怀。
课文《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六
一、表演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表演展示时代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二、听课文录音,初知大意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
三、朗读课文,找出重点
1、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尺、笔在文中画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次出现:
⑴指名读。(3~4节)
⑵第一次出现在哪里?老师是怎样写的?
板书:
写──一笔一画。
说明什么?(他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为什么呢?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什么?
⑶ “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象每个字,每个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⑷有感情朗读3~6节。
2、学习第二次出现:
⑴自由读。
⑵第二次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时候,加上了谁?
⑶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动人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吸引住“我”的是师生们学习的内容,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
⑷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圈出这些词语。
板书:
读──一遍又一遍。
⑸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他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看插图,体会此情此景:
是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⑹朗读训练。(7~12节)
2、按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⑴指名度13~16节:
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⑵ “我”是怎样说的?
板书:
“我”说──激动。
⑶为什么激动?
(因为看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
你知道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吗?
⑷看到这一切,“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被这种──所深深感动。
板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⑸齐读最后一节: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
(用了反问,就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⑹朗读训练。
五、总结
在他国统治台湾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但是,不甘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所以,一旦“光复”,他们就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7、1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也于1999年回归了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拥有同一个母亲──中华!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下来。
3、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
课文《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七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 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 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 他国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 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台湾老师书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台湾的风光,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六、练习设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单元学习重点,详略得当。
3。价值观目标:体会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台湾及台湾近代史。
2。检查预习
闽诸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几件?
文中出现了几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地方表现爱国的关键词。
四。品读课文,把握中心。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五。全文回顾
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得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单元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探讨、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创设情景,使学生如情入境。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合作交流
(一)、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都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听了一位——的老师上了一堂课。课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课后我又参观了——————。我觉得这堂课上得——,让我———。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二)、浏览课文,找到中心
1、出示浏览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2)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次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三)、单元组合作学习
1、教师出示合作要求:1)四人单元组交流批注感受;
2)组内达成共识,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
2、教师了解选择情况,适时引导。
3、单元组合作要求:1)组内用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择的部分;
2)找出能够体现中心句的词语;
3)读一读这些词语,你的感受是什么?完成大卡。
4)时间为8分钟。
4、学生汇报展示,生生互评。
5、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有感情的齐读选择的部分。
(四)、写一写
1、假如你就是作者,在那样的情景中,你一定也会感动不已。就让我们用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出示教师写的例子,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请一生读。请用精炼的诗一样的语言写,你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句,也可以合理想象。我写的是开头一部分,你可以接着往下写,刚刚研究那个镜头的就可以写写那个镜头。
2、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分享。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文章《最后一课》中这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是的,祖国的语言就象征着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了法兰西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前夕的故事,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一看。
(六)、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爱诵读的你,不妨给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2、爱阅读的你,不妨读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或者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3、爱写作的你,不妨将课堂上的一节小诗创作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4、爱唱歌的你,不妨听听学学有关台湾的歌曲比如:《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等
5、爱思考的你,不妨写下你的读后感悟和思考。
6、爱探索的你,不妨了解一下台湾的地理和历史资料,然后把它余同学们分享。
(七)教师总结全文,全班感情朗读。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945年,被日本侵略者统治50年的宝岛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刚刚“光复”后的台湾,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开始了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2、导学:
(1)思考文题: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容)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读课文、交流(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被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课堂测试。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写会生字词。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难忘的一课》优质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众鼎号。
上一篇:《小池》教学设计(最新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