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朝历史简史通用4篇
元朝是我国封建时期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政权,却从公元1271到-公元1368年,只历经了短短两百年便被覆灭,这到底是处于什么原因?众鼎号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关于元朝历史简史》,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篇一
1、不开科举考试,不能把文化人吸纳进入统治体系。
元朝统治期间,前后一共不过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这样的录取人数相对于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实在是极其稀少,因此很多读书人都始终游离于元朝政权之外。习惯于马上得天下的蒙古人没有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统治能力之低可想而见。
2、没有一个可靠的皇位继承人制度,皇位继承陷入混乱。
皇位继承,是古代王朝的大事。与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蒙古的习俗是“幼子守灶”,也就是把父亲的绝大部分基业传给最小的儿子。这样的继承制在草原上游牧时比较有用,可以保护最小的儿子能够独立。但在家大业大的时候,就会成为隐患,成吉思汗死了以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但是幼子拖雷却继承了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兵力。等窝阔台死后,拖雷家族依靠雄厚的力量推翻了窝阔台家族的统治,也成为后来蒙古内战的根源之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依然没有解决皇位继承制,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间,元朝居然先后有十位皇帝,如此动荡的王朝,自然会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内斗。而且每次内乱,死的最多的都是争皇位精锐禁军,对战斗力的伤害可见一斑。
后来一直到了元末大起义以及朱元璋北伐时期,元朝内部还在陷于内斗,真是不作死不会死。
3、元朝把汉人列入最低等级的贱民。
元朝统治之初,就将全国老百姓分为四等人。其中,蒙古人为一等人,西域各地居民则为二等“色目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为三等的“汉人”,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人口则不均为“南人”。
最后,元朝的统治正是被来自南方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实际上就是“南人起义”。所以元朝一开始就犯了个错误,将人口最庞大的整个群体都定义为“四等人”。
几百年后,满清统治者正是因为吸取了元朝的教训,通过开科举、定继承人、强制剃发等措施,才一直维持到1911年,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波涛中,被彻底推翻。
元朝版图最大时没有到达的地点 篇二
元朝版图没有到达过欧洲。
1、因为元帝国和蒙古帝国不是一个意义上的帝国。蒙古帝国的详细的扩张打到多瑙河沿岸(波兰、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附近),和中东地区(巴格达),但是那里的欧洲部分分封给了金帐汗国、中东部分划分给了伊尔汗国。那个时期还没有元朝。
2、元朝实际是忽必烈时期建立的。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 金帐汗国实际是不认可元朝的蒙古帝国宗主地位的。这几个汗国实际是独立的蒙古族帝国。
3、帝国的版图是有效统治的面积,元朝从未对其他汗国占领的区域实现有效的统治管理。所以元朝版图最大没有到达欧洲。
文化上: 篇三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
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
元代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由于国际文化的大交流,它大统一为文化发达提供保障。
经济发展为文人安心从事文化活动提供条件。
“兼容并包”的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空气促成了元代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元文化成了我国封建文化继汉唐以来的第三个文化高峰。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
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
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
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
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当然,我们在肯定元代对中国历史作出贡献的同时,始终不能忘却,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征服,必然会对农业民族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点评: 篇四
不断征服的`蒙古人在忽必烈统治时期停鞭勒马,止住了扩张的铁蹄。为什么不再继续他们征服世界的梦想了呢?是不愿,还是不能呢?答案是后者。
在忽必烈称汗前后,蒙古人的军队先后在西方的埃及与东方的日本被击败了。造成失败的原因并非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缘于内部的力量不足。这种不足,具体表现为帝国的分裂与帝国自身体制的不够完善。
对于帝国的分裂,这里就不再多说。忽必烈的大汗身份虽然被各大www众鼎号.1126888.众鼎号com汗国认可,但他却没有实际的领导权。实际上各大汗国的各种行为已经不是忽必烈所能控制的 了。因此蒙古也就不可能再云集在一面旗帜下,集中力量去征服任何地方了。而当蒙古人本身落后的政治体制遇到比他们先进的政治体制时,就显得脆弱无比。这一 点在忽必烈远征日本的战役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蒙古人在这次战役中,组织得极为混乱。来自不同地区的将领们矛盾不断,不能协调作战,最终导致失败。尤其是 在第二次东征过程中,作为进攻主力的南军迟迟不到战场,这种贻误战机的举动和蒙古人对他们的不信任,与他们自身的反抗意识是分不开的。总之,当忽必烈坐在 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地区进行统治时,他不能将这里的人们团结起来。尽管,这时的蒙古帝国依旧拥有强大的潜在力量,但蒙古人却无法发挥出来。
因此,蒙古帝国,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行,也就是必然的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众鼎号为大家带来的4篇《关于元朝历史简史》,能够帮助到您,是众鼎号最开心的事情。